第163章
你也可以立下志向,自己来改变朝廷啊。”
宝玉便看向她,也不生气,只是好奇道:“你说这话,是当真的?”
黛玉顿了一下:“倒也不是……”
宝玉便说道:“你是知道我的。我是真个纨绔,可担不起这样的重任。”
柳枝儿看完,对一个地方有些疑惑,问道:“林黛玉这样的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门的吧?”
殷怜回答道:“话是这么说,但这部电视剧我们不按照正统的古装剧来。你就当它是一种戏说吧,我们尽量把一些背景观念设计得接近现代。”然后她很无谓地表示,“反正是同人。”
当然,剧本一共有四十八集,也不是全是像这一集这样比较沉重和社会性的话题。其中比如说贾宝玉扮女装挨揍,贾宝玉拿王夫人的胭脂调色给惜春作画挨揍,贾宝玉拿自己的玉佩抵当五十金为游侠买赎挨揍……别问他为什么老挨揍。
大约是他比较欠揍吧。
第
722
章
722
这故事里很多内容,其实已经不是原著的内容了。比如说王夫人的胭脂就是大有讲究的,虽然名义上是胭脂,其实在剧集里,从剧情对话和配角们的反应可以发现,更接近现代高端化妆品……又或者说,不是胭脂本身像现代化妆品,而是众人对待这些物件的态度更接近现代人。
后人读红楼,都说贾家奢靡无度,其实他们再奢靡,毕竟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了,所以这种奢靡,很多时候就跟隔岸观火一样,并不能给人带来警醒和触动。
这种内容要让人猛然警醒也很简单,一种是直接把债务数额和消费折合成现代货币,另一种是以更直观更能让普通观众理解的方式揭露这种奢靡之后的“代价”。
后者其实红楼里面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只是手法可能比较隐晦,需要人去自己解读,前者要是真的这么做,反而会显得滑稽和不伦不类。
“古代”和“现代”之间的界限,殷怜还是在努力控制的。
不过情景剧毕竟是含有很大一部分喜剧性质的,所以也不用太过严苛。因此殷怜选择了一种介于严肃和荒诞之间的形式。
她给剧加了一个“穿越者”。
虽然是“穿越者”,但这个人并不是现代网络流行里面那种日天日地的主角型角色,更像是一个戏剧之中的旁白,一个观众视角的化身,她对整个红楼的故事没有太多的干涉,甚至很多时候会展现出一知半解,大惊小怪,和荒诞以及偏离原作的见解,但是黑怀朱的分寸掌握得很好,让她既参与故事,又游离于故事之外,并以她为媒介,让观众也产生相应的共鸣。
这个角色只是贾府的一个小丫鬟,一个因为知道贾府要抄家,又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时候会抄家,因此死活不想进来,又因为家计实在困窘,最后保持着“好死不如赖活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来替贾府打工的小姑娘。
因为心有顾虑,所以小女配做的是给贾府下人跑腿打杂的粗活,赚的钱少,但至少不会受连累。
这个小姑娘戏份的大半段都在惶惶不安,杞人忧天,不过随着时间过去,与众主要角色的熟识和互相之间的影响加深,她渐渐也会开始融入进去,到故事结尾的时候,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局外人。
殷怜觉得这会是一个很有趣的设计,恰好可以用来映射观众——故事开始的时候,观众们只是观众,但是如果一部剧看到结局,很多观众往往都会融入进去,对各个剧中人产生或深或浅的感情,而到了告别的时候,往往是他们融入得最深的时候。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虽然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这个意思,但是用在这里其实也非常合适。
当然,这妹子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