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这题目刚上的时候,观众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这部书从何而来,也有人怀疑殷怜是想自己制造个IP出来,一些黑子更是毫不留情,直接明里暗里影射殷怜办这个比赛就是为了捧手下的作者。
但很多人读了之后,却是目瞪口呆,因为这书质量高得出去,比起前几年出的那几部营销得满世界人尽皆知的大IP作也不遑多让,甚至比其中好几部
还要更胜一筹,因为内容更实在,更复杂,也更精彩。
比起殷怜为什么要推这一部,大家很快变成了好奇这么一本书为什么之前名不见经传,甚至没有多少人听说过。
这个时候,才有一些据说是书的老粉丝跑出来事后诸葛亮。
“这书连载的时候就挺不温不火的,我当时觉得可可惜了,没想到大小姐竟然还能把书挖出来!”
“题材问题吧。当年我看的时候,就觉得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网文,不知道为什么不火。”
这种马后炮远比预想中要来得多,显然其实看过的人还不少,而且都对这本书极其喜爱,偏偏书就是没什么名气。
当然,是殷怜上传书之前。
节目组上传电子书当天中午,殷怜的编导群就有人看了,然后在群里强烈里讨论了起来。
晚饭的时候,殷怜收到了至少二十多次问候,都是问她是不是想要把改变成影视片的。
晚饭后卫灵旋发信息向殷怜表达了对于的喜爱,聊到一半胡思琳打了电话,说太好看了想演出其中的角色。
殷淮和季湘君都被勾起了好奇心,把书的地址给存了,表示之后空闲的时候要读一读。
这个过程之中,一些同行也是目瞪口呆,读了一部分之后更是想不通,这么有趣的一本书怎么会默默无闻这么久,而且就被殷怜给挖到了。
对于这一点,殷怜其实很有说话的权利。
其实非要说,这本书不红,一半的锅要作者自己背,而另一半则只能怪这些资本方自己塑造出来的市场。如果是早些年,这本书就算不大火,也会多少有些波澜。但是这本书开始创作的前两年,市场有一些特殊的变化——大量资本因为觊觎这个市场的利润和人气,迅速入场,但是完全没有尝试把市场做大,而是迅速通过对于宣传资源和信息通道的掌控,剥夺了作者们的著作权和版权收益,把作者们变成了纯粹的码字工。
做得绝一点的平台,直接剥夺所有版权,稍微没那么绝的,也会合同分级,尽可能更多地剥夺作者可能获得的收益。
所以那时候开始,基本上网站的宣传和曝光途径都开始跟作者的让利程度紧密相连,再好的作品,只要不肯让利(主要是版权分成,有时候也会包括直接收益),就会丧失很多合同权利和宣传途径。除此之外,平台在抽取了约定的分成之后,又会建立各种名目,把连载期间的宣传成本加诸到作者身上,扣除收益。
殷怜可以从AI收集的数据里清楚发现,相比早期的繁荣,这两年的网络文学市场明显衰退得厉害,入行的少了,转行的多了,有人直接封笔,也有人从全职慢慢变成业余兼职。
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某些连锁反应,就是可看的作品变少,导致读者在长期缺乏合意作品的情况下,也纷纷兴趣转移,开始尝试其他娱乐方式。而由于游戏行业这几年在逐渐回暖的关系,所以很大一部分用户都从读者转变成了玩家。
这不表示者变少了。就像殷怜这次选用的剧本一样,她认为读者,观众,玩家其实本质上都是同样的用户,这三种身份是大部分人所兼有的,而非互相排斥的。
只是市场自己在试图驱逐和蔑视他们而已。
这第一个剧本的作者,是个不擅长营销自己,却也把自己的作品看得很重的人。她的数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