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的范例。
若不是这个市场实在复杂和难以管理,梁部长也不至于找上殷家。如果殷怜是一个成年人,估计《地府改革》上映的时候,文宣部门就主动联系给予鼓励了,可殷怜的年龄大大拉了她的后腿,相关部门有关注到她的
负责人,一直对于她这些投资的稳定性存在怀疑,担心她有可能只是玩票性质。
若不是一直以来立场坚定并且主题统一的稳定产出,梁部长的下属是绝不会把一个初中生列入考虑的。
但是她的作品说服了他们。
至于这一次的会面,其实还是看在殷淮和殷让的面子上,否则梁部长也不至于亲自出面。这就是家族遗惠了,虽然双方其实没什么交情,但是殷让殷淮的身份在那里,殷怜作为侄女女儿,自然也难免被人高看一等,才能有这一次见面。
能跟梁部长搭上话,对殷怜来说是绝对有好处的。政治和商业上最重要的是什么?一是信息渠道,其次就是发言渠道了。而这个发言渠道,无疑也包括了与一些权力机关的沟通与表达途径。
但即使没有这一桩,殷怜知道自己也迟早会拥有这些权利,所以她对于这件事既不觉得受宠若惊,也并不过分迎合,仍旧是把这一次的见面目标放在第一位。
梁部长读文件读得很入神,显然是挺重视读到的内容,这就让殷怜对这一次见面的成功率有了数。
其实,对于殷怜或者文宣部门来说,这一次的企划书不是重点,毕竟企划只是企划,不能实践或者达到预期目标的话就只是大话,但是殷怜给出的剧本和大纲,确实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保障。
就梁部长看来,这些剧本可以说是十足满足了文宣部门的一些政治要求,内容直指社会问题,却又维持着流行要素和趣味性。当然,作为一位老干部,主旋律片爱好者,他对自己对于“流行”和“有趣”的判断其实不是非常有自信,毕竟很多他喜爱的影视剧在年轻人里面都只有口碑而没有人气。
但是客观来讲,殷怜的这些剧本计划其实更偏向流行要素,并非把流行要素插入了主旋律片,而是把社会核心插入了流行故事,理论上应该更讨年轻人喜欢。
所以,在这种题材下,能让本身不怎么爱好流行偶像剧的梁部长也觉得故事有趣,触动人心,那就很了不得了。
《说谎者的游戏》第二部是游戏重启,而这一次不是单主角故事,变成了多线并行——为了能够加入游戏,政府暗中安排了数位身份经历有一定故事性的成员,然后让他们分别加入了特定的舆论战,并且坑杀了几位其实暗中已经调查出犯罪事迹的舆论恶徒,但却只继承到了其中一位的“参赛者”身份。
一方面,国家机关试图积极跟踪和调查这个游戏的规则和痕迹,另一方面,这位“参赛者”开始在比赛之中积极行动,追踪和调查其他人的信息,并且“抓取”到了一部分参赛者的信息,而这一次的比赛之中,参与的“舆论暴徒”和“舆论义警”的比例比预想之中还要均衡。
而这个故事,就是从一名官方人员和三名“舆论义警”的视角展开,舆论义警之中,又有一名纯粹的义警,和两名受害者关联人员。
这其中又讨论到一些问题,比如说造谣的成本,水军的责任和在逼死受害者过程之中所占据的影响力比例,揭发和公布犯罪者的犯罪行为导致的侵害隐私问题等等。
这一篇章,重点无疑是朝着水军群体开枪的,而且殷怜在这方面的积累深厚,两次搞倒水军公司积累了不知道多少现实素材,因此这一篇章的内容几乎都有现实原型。
这里面还讲到了一个特殊的案子,就是“谎言营销”,就是其中有一位参赛者,她被选入游戏的原因是因为她利用舆论谋杀了一位大老板,而谋杀的这位大老板却是一家营销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