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在群里给剧本询问意向,是因为考虑到接洽的慎重性,而自己与这些导演虽说也有过交流,其实关系并不亲密,加上有年龄差,表现得太过随意很可能会给人不尊重的感觉。
但在对方已经直接先找事的情况下,殷怜却懒得顾虑这种礼仪问题了,直接就进群里了盛良,质问道:“盛导是什么意思?”
盛良过了一会儿才回答道:“我什么意思还不够清楚吗?你们改的那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那是红楼吗!?那就一个偶像剧!”
也就是两人掐起来之后,群里很多人才知道,盛良那篇文章针对的竟然是殷怜。
大部分人对此都有点意外,还有人有点疑惑地问道:“小殷这次的剧本很差吗?”
结果吵架双方几乎同时回答。
殷怜:“特意去请我老师改编出来的,绝对顶尖水准。”
盛良:“没营养的偶像剧!”
双方各执一词,而且说出来的话完全冲突,倒是让很多人搞不清楚情况,也难以作出判断。
不过大家都知道殷怜这边编剧的水平,觉得她就算真的制作偶像剧,剧本的质量一定也在水准以上,而盛良素来对一些流行题材有很重的不满和怨念,因此产生
偏见也不奇怪。
于是大家便纷纷开口劝盛良,说道:“剧本的好坏还是看本身质量,不应该给题材定性。”
“小殷家编剧的水准在那里,倒不至于发生您担心的那些事情。”
“您说您都多大年龄了,怎么还跟个孩子计较呢?”
虽然大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是认可殷怜,但总体上还是在调和气氛,殷怜很识相,趁机卖乖道:“谢谢各位叔叔伯伯姐姐阿姨。”还放了个天天的Q版委屈表情。
她一般都是某编某导地称呼,很少会有这样私人式的称呼,也很少用表情,此时倒是学会了卖萌拉近关系,许多人顿时都乐了,就连盛良看着这一幕,也没能再吹胡子瞪眼,只是心里多少有点觉得憋闷。
这时候冒出来个导演,说道:“殷怜那剧本质量挺高的,大部分偶像剧根本比不上。”
大家惊:“你也被找过?”
对方说道:“据我所知,已经找过不少人了,但那题材不好拍,国内擅长这个的没几个人,而且嵌了个红楼的故事模板,就算有人看中故事,看到这名头也会多斟酌两下。”
盛良看到这一句,顿时火了,说道:“红楼多大的经典,这剧本蹭的就是红楼的名头!要不是有个红楼的名头,你看它能有人看不!?”
后辈导演顿时无语。
他心想,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粉,所以大家看到红楼题材才会敬而远之。
红楼名头确实大,但影视剧版本特别少。前作经典是一回事儿,但西游也经典啊,就有各种同人版本,是红楼不如西游吗?
那倒也不是,你看同人圈,红楼的同人还要比西游多一些呢。影视剧拍得少,是有其社会性原因的,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的话,就是齐大非偶,
直白一点说,作为一个历史顶级IP,红楼的狂热粉是非常多的。虽然它本质上也配得上这种待遇,可是粉丝的态度只跟粉丝的性格和观念有关,跟原作的关系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一部作者故去几百年的作品。
一般来说,一个创作时期过分久远又耳熟能详的作品,想要保持生命力和公众认可度,其实主要还是靠二次创作,西游如此,七侠五义也是如此,但红楼不是这样的。
红楼的影视剧基本上都是老老实实地遵从原著,即使是那些不受好评的版本,多半也只是遵从原著但是“表现力不够”,而并非改编。之前已经说了,不是群众没有改变欲望,那么,是为什么没有改编呢?
原因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