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殷怜所谓的保留核心尊重精神不是谁便说说的而已。这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现代化的情况下,保持了原有的一些性格核心,而且很多现代化的改变,既有趣又充满了深意。而其中最突出的无疑是“贾宝玉”,一直以来,因为观念不同,所以这个角色在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眼中,往往有着与原著本身完全不同的低评价。
这种评价不能说错误,但是完全不客观的。拿现代人都做不到的道德标兵要求去要求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里的人,对比对象是同样只存在故事里的标准纸片人,理想言情男主。而贾宝玉这个人,在他本身的故事背景里,其实是合理的,而且他的道德水准确实是高于本身的生活背景的。
或许因为评价差距太大,黑怀朱和殷怜在剧本里对于贾宝玉可以说是进行了全方位地重塑。虽然其他主要角色也多多少少有经过一些现代化重塑,但是相比之下,作为主角,贾宝玉的性格观念受到时代的重写是最大的。
大到了什么地步呢?
大到两位导演认为,这部片拍出来之后,很多观众脑子里留下的贾宝玉的形象,多半就是只有剧里的而没有原著里的了。甚至也许日后,一些以这部片入坑的读者,很可能会把这部剧里的贾宝玉当做他们心中的贾宝玉。
显然殷怜大小姐出手,是从来不做“过得去”的功课的。
第
758
章
758
两位导演看完前几集剧本之后,都对执导这部作品表现出了浓郁的兴趣。
而对于殷怜来说,这两位导演其实都是她愿意争取的对象。之所以没有优先邀请,是因为她想拍的其实是电视剧,而这两位却都是卓有名气的电影导演,而且先前未曾表现出对红楼的兴趣,本身也没有情景剧的经验。
虽然这么说,但是两位导演以往的创作理念都跟殷怜以及这部作品非常相近。这个理念是指在文学性艺术性和通俗性上面的取舍,直白点说,就是这两位导演都是俗套的大团圆爱好者,就算不是大团圆,往往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狗血故事。
当然,以殷怜挑剔的眼光,能进她的眼的导演,本身拍摄的肯定并不是什么低俗的内容。他们的作品还是很有深度的,与文艺片导演的最大区别也就是在情节倾向上的不同。举例来说,一部片,如果悲剧的表现力更强,但是观众接受度较低,许多创作者或许更愿意选择前者,但是少数人却倾向于照顾观众的接受度,但却并非谄媚观众,只是更能理解观众的思维。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他们本身的思维喜好更偏向于普通人。
不过这也是殷怜倾向的态度。
在殷怜看来,艺术核心可以坚持如一,但表达形式却是千变万化的。在任何情况下,不能被观众所接收的信息都是没有价值的。当然,不是说导演不可以拍摄艰深的主题,但即使再艰深的主题,创作者也应该尝试尽自己的全力去让人理解,而非自矜自身的思想与深度,干脆地放弃主流观众,而让那些他们认为“有足够深度”的观众来理解自己。
这世上的深奥分两种,一种是目前暂时无法理解,另一种则是设置了太多障碍却又不存在让人付出同等努力去尝试理解的价值。前者需要时光打磨,后者却是一种自以为是。
在群里,殷怜也是这么跟盛良吵的——红楼有千万价值,但它真的值得一个现代人跨越所有障碍去理解它吗?不说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精通的知识,学习的方向都不同,光只是作为一种文学娱乐,难道不应该它跟随时代,以简明易懂的方法来表达自己,而不是让主流观众压制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反过来容让它,理解它吗?
群里的讨论暂且不说,至少在这小群里的两个人,都是保持着和殷怜比较一致的观念的。因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