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就没打算要,是为我去看的,已经将上下从经销到运输都帮我打点好了。他叫我帮他最后一个忙,别的就再没他消息了。不过电话里,他听着倒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赵芸一顿,又道:“旻子,你虽不说,可你是我带大的,我知道你心里是如何想的。你打从心底里就觉得应闻隽没了你不行,觉得他跟你一起才是最好的选择,觉得你把什么好东西都塞给他,他就得感恩戴德地接着。否则就是不识趣,就是自讨苦吃,就是没事儿找事儿。可是你看,你这么轻视他,只要他铁了心,不也有能耐让你找不见?”
“端方守节,风过不折,赵家的家训你没做到,应闻隽做到了。”
赵旻怔怔地看着赵芸。
失去的痛苦叫他五脏六腑都跟着扭曲起来,赵旻揪紧胸前的衣裳,呼吸粗重急促,如垂死挣扎的野兽,半晌过后,赵旻逐渐平复。
他的脊背挺得直直的,脸上的表情冷静的可怕,冥顽不灵地自言自语:“既做到了那他就非得是我赵家的人不可。”
第84章
84
两年后,香港荃湾。
应闻隽下了电车,一看腕表,已经迟到了,他拢紧大衣,拿起公文包匆匆跑了两步。到达约定好的茶餐厅时已经是气喘吁吁,正要拉开门进去,一个男人迎面走出,眼见二人要撞在一处,那男人伸手一扶,把撞到他怀里的应闻隽架住了。
“谢谢!王老板,抱歉,我迟到了!”
这姓王的男人叫王家树,刚从上海过来,他是做采购生意的,赚的就是低价买高价卖的差价钱,这两年发着战争财。先前同这家香港本地的灯具制造公司联络已久,此次前来是要替四川的一位女老板订购些手电筒以及照明装备,结果对方同他对接的人却迟到了。
之前同他在电话上沟通过数次的是个年轻男人,声音温柔,彬彬有礼,进退有度,有好几次他都起了放弃合作的念头,对方却总是能巧妙地同他斡旋,在达到他要求的前提下,又替自己争取利益,更重要的是,在对方看似和顺的态度下,他偶尔会感到一丝强势。
绝对的顺从固然令人舒心,可偶尔露出的锋芒,却更加令人欲罢不能。
王家树看着应闻隽因奔跑而变得红润的脸,那些因对方迟到而产生的不满瞬间烟消云散,问他:“应先生怎么认出是我的?我们之前明明没有见过面。”
“您往外走的时候,脸上带着些不耐烦,想必是等我等急了。”应闻隽似乎对这男人带着欲念的盯梢浑然不觉,自顾自地要了杯咖啡,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文件与样品,正要说话时,下意识抬头看了王家树一眼。
应闻隽一顿,把文件与样品收起来,笑了笑:“王先生看起来还未消气,是我的错,不该一上来就聊工作的,您来香港几天了?感觉如何?”
对方明明没说什么,王家树的心情却彻底愉悦起来。
“左不过三四日吧,还要在这里再留三日,明天晚上有局,几个从英国回来的华侨组织了战前动员会。哎,说是战前动员会,其实也就是借着筹款子的说辞多结交些人罢了。若是跟应先生这次的合作谈成了,以后我就得常来香港,对了,说起来你们这制造厂不是卖灯具的吗?怎么会想到转做手电筒和电池的,听你们刘老板说,这是应先生建议的。你跟着刘老板做多久了?”
“我才跟着刘老板做一年半而已。”应闻隽解释道,“他的店铺开在维多利亚港,附近除了华工就是外国人,正好我会些英文,那时候刚从大陆过来,身上的钱光是带着一家人找住的地方,在这里站稳脚跟就花去不少。我不能坐吃山空,就到他的店里做店员卖灯具。后来我跟着他去进货,发现他直接拿货的厂子也能做手电筒和电池,我觉得这些东西以后一定是抢手货,就把这想法告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