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
    二月底的天还冷着,两人从河里出来,浑身水淋淋的,说话忍不住打颤。

    最大的包袱背在池小秋身上,好在还有两身换洗衣服裹在油纸包里,正好拿出来换上。

    “这是哪里?”

    池小秋左右打量着这一片苇塘,有些迷茫。

    眼下鸡叫三遍,附近住着人家,此时已经有门扉关了又开的声音。天色泛了白,像晒着的盐霜,一点点析出来。

    逃难这一路,眼下算是离二姨家最近的时候了。千里迢迢投奔,饶是池小秋一路胆大,也有些惴惴不安。

    “这里近东桥,东面就是曲湖。”钟应忱一直沉默,终于开了口:“你二姨家住中桥十二街燕里弄第三家,可是?”

    池小秋哑然,使劲回想了一下。

    要是没记错的话,这段话她娘让自个背了好多遍才记下,只跟钟应忱说了一遍,还是在大半年前。

    钟应忱径直道:“有两条路,从西南过安华桥穿十四街北行,或是绕过这片地从东北过安延桥穿十三街再北行。”

    池小秋使劲看了他两下,明明他两手空空,却像是拿图指路一般。

    池小秋怀疑是自己眼花,问道:“你有地图?”

    “数年前在…看过。”

    他中间有个字说得极为含糊,一下便带过去了,池小秋只注意着前面的时间,由衷赞叹道:“怪不得你要去四羲书院。”

    这记性,就跟印书似的,先生只消放他在旁边,连翻书也不用了。

    这一年来,钟应忱落了一个毛病,但凡别人说话,他一定要看其色辨其音,分出个真假。

    只是池小秋和他算是相依为命七八个月,也算是一起啃过树皮吃过土的交情,连着半月没入口的粮食,池小秋便是想法讨着一碗粥,也没落下他半碗,倒比世间多少男儿多了义气。

    池小秋说话,一听便是真心,钟应忱微微一笑,话也多了一些:“四羲书院并不收没功名的学子,最少也要过了院试进了学,还要在三十以下。”

    “你要进学得花几年功夫?”

    “少则两三年,多则三四年。”

    造黄册,一年以后,是最好落户的时候,童试三场,三年两试,便可筹谋入书院。

    尽够了!

    钟应忱抬头望向北方,天色微明,流水声分外清晰。

    他要一步一步稳稳的走回去,为自己,为母亲,讨个公道!

    若让别人听见,八成要羞他一番:哪里来的小子,竟然这么大的口气!

    可池小秋听不明白这个,只是点头笑道:“便是再过个十年八年,你这年纪都能进得,到那时,咱们便办个三天的流水席,我亲自做个桃花宴!”

    钟应忱一笑,池小秋在吃食一道最是精通,总说她是池家菜多少代传人,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也不知学厨能不能上了锅灶,他十分好奇。

    两人沿着苇塘一路往桥上走,钟应忱道:“院试在八月。”

    “桂花宴也好。”

    太阳初升,转到了安华桥上,市集愈加热闹起来,这会多是人挑着担儿或是推着车,卖些杂色小玩意。

    这一摊是竹器,劈成蔑丝编成的小筐小篮子,一样样做得小小只,格外可爱,蝈蝈笼子里还趴着一只草蝈蝈,一看就是给孩子玩。

    那一摊卖的是通草染出来的各色花卉,腊梅丁香,蕙兰秋菊,都攒在一起插在草编做的花瓶上。

    来来往往的人都穿了春衫,喜气洋洋的,衬着池小秋和钟应忱两人,越发显得灰扑扑不着颜色。

    “柳安镇是江南大镇,只因多水多河才慢慢聚拢起了烟火万家,别的镇或是分乡,或是分图,唯独柳安镇分东西南北中五桥四栅,北到京城,南到泉州,多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炊金馔玉不足贵简介 >炊金馔玉不足贵目录 >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