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俗不同,池小秋家里猪肉价贵,柳安镇却最是价贱,按着这里的物价,一只肘子竟也只合到百十来个钱,她买上一两只,便能足足做上一整天的菜,实在划算。
池小秋做菜时专心无比,等她抬头,才知道钟应忱早出去了,再进来时,便是让池小秋拽了来。
“帮我试试菜!”
钟应忱甫一看时,脸上不动声色,脚往后急退了两步:“我不惯吃!”
他自小饮食清淡,最怕油腻的东西,更怕油腻还带皮的。
池小秋十分热情:“你先尝尝!”
在她自小到大的记忆里,还从没人能拒绝红煨肘子的味道。
钟应忱看时,透红的皮肉安安静静躺在芭蕉叶上,翠绿衬着晶莹暗红,看着便胃口大开。
“我先给你卷一个,试试菜。”
池小秋连皮带肉给他挟了一筷子,肘子颤颤巍巍,被放在了一张比脸盘还大的面饼上,池小秋往上面刷了一层汤汁,又上一层肉酱,两头一折,卷作一团。
钟应忱来回打量手里的饼,生怕一口下去,再把牙给拽掉了。
“绝对咬的动,不信你试试!”
果然,池小秋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原本咯牙的大饼变得细腻许多,再浸透了汤汁,不仅软和更浸透了肉香,触手薄韧,一口下去,肘子肉已经煨得极为细嫩,浸透了汤汁,外面的皮半点不见油脂,炼得如同肉冻一般,鲜味绝伦。
池小秋跟他商量:“这一个,咱们卖多少钱?”
不等钟应忱说话,她自己算起来:“一个肘子能出三十多个卷饼,渡口一顿饭下来没有二三十个钱打不住,咱们一个便管饱了,便卖二十也不多。”
钟应忱默默吃完手里这个,眼里偷偷往锅里瞄了好几回,见池小秋一心沉迷于算账,手便不由自主又往下一个摸过去。
万不能让她瞧见,不然这脸也挺疼的。
菜单便算定了,池小秋物尽其用,将帘招子上的名号交给了钟应忱。
要说典故,钟应忱一天能起上百八十个名字,但是池小秋列出名字让他毫无发挥之地。
“池小秋食铺!”
钟应忱无奈,顿笔道:“哪有女眷的名字高挂帘幡的,不如改一个。”
“池家食铺!”
池家池家,真是谁都不识得也不能忘了你这个池字。
钟应忱摇头,一边在招子上端端正正写上这四个字,一边道:“你也来看看,这几个字你也需得会。”
到底不甘心,他又在旁边题下一行小字:四时珍馐,八方回香。
等到把招子挂出去,两人才晓得这铺子叫什么都没差。渡头运货筐的多半大字不识,见他们把物什都摆出来,从不问:你家是什么铺子?只都问:“你家卖的什么饭食?”
开张第二个时辰,摊前人寥寥无几。大约是常家铺子在这里久了,诸人走到这边都自觉地绕开,池小秋在他们旁边,冷清得发抖。
池小秋将招子拿在手里晃了几晃,大声叫卖起来:“香喷喷的肘子肉,嫩生生的卷大饼,一个顶两个喂!”
装着肉的陶瓮一开,香气远飘,她另摆了一个小砧板出来,上面芭蕉叶展得整整齐齐,大饼分作小块,加上一点碎肉就卷作拇指大小,一口一个,有人来问时,便签上一个,直接送给人尝。
平日里摊上都是常宝官一人看着,常娘子直到太阳落山了才过来,生怕晒疼了她娇嫩的肉皮,今个却早早守在摊前,也不给好脸色。
常宝官一整天都睡不得觉,蔫央央的,看池小秋那边渐渐围满了人,十分羡慕,道:“娘子,不如咱家也去问问。”
常娘子看她人越是多,越是心疼自己的少了的一两银子,若是按契纸上半年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