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这次没有否决。
随着大臣的步步紧逼,朝中局势愈发波云诡谲,豪族世家的私兵从各处源源不断地涌入圣城,整座王寺被重重包围。
为了争夺摄政王之位,世家间摩擦不断,矛盾重重,本该并肩作战的四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不管大臣怎么气焰嚣张,昙摩罗伽始终没有露面,一道流言不胫而走:失去摄政王以后,佛子再次被世家架空了。
瑶英听见寺中僧人私底下嘀咕:佛子是不是真的被架空了?
她知道昙摩罗伽绝不会坐以待毙,不像僧人们那样提心吊胆。
局势紧张之际,北戎使团趁寺中僧人心神不定,托人将一封信送到瑶英案前,请她务必见一见朱绿芸。
信是以朱绿芸的口吻写的,情意绵长,字字珠玑,先是忏悔罪过,请求瑶英原谅,然后说她们同是汉人,流落在外,应当互相扶持,希望她能不计前嫌,和朱绿芸重归于好。最后暗示假如她能和朱绿芸和好,海都阿陵以后绝不敢再冒犯她。
亲兵们怒不可遏,破口大骂。
瑶英拦住亲兵,笑了笑,揉皱信纸,道:“好,既然是故人,是该叙叙旧情。”
前些天她不能暴露身份,自然要避开朱绿芸,现在她已经回到圣城,不必再顾忌,可以和朱绿芸好好叙叙旧了。
瑶英问亲兵:“其他部落的公主都到圣城了?”
亲兵回道:“都到了,如今都住在驿馆,只有天竺公主住在赤玛公主府上。”
瑶英点点头,提笔写了一封信,交给僧人,让他转呈给昙摩罗伽。
下午,僧人回到院子,道:“佛子请公主去大殿。”
瑶英起身,跟在僧人身后,前往大殿。
第97章
交还
大殿在做法事,僧人围坐在殿中齐诵经文,人影幢幢,梵音阵阵。
昙摩罗伽不在大殿。
般若引着瑶英转过夹道,走进一间幽静的院子。
瑶英目光四下里睃巡一圈,大殿守卫森严,长廊人头攒动,僧兵、近卫里三层外三层守在殿外,密密麻麻。
苏丹古身死的消息传回,阿史那毕娑“奉命”前去核实,带回苏丹古的“尸骨”,所有人深信苏丹古已经身故,这几天王公大臣张牙舞爪,态度一天比一天嚣张,圣城的僧兵全部撤回王寺,以震慑王公大臣。
据说城中几条大道已经被由世家掌兵的四军控制,佛子再度被幽禁王寺的传言甚嚣尘上。
北戎那边还没有消息传回,瓦罕可汗和海都阿陵之间到底谁胜谁负,无人知晓,王庭的大臣已经忙着争权夺利。
内忧外患,风雨满楼。
书里的昙摩罗伽以一己之力肩负起这样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度,最后油尽灯枯而死。
生而为王,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王庭。
瑶英眉头轻蹙。
为她带路的般若瞪她一眼,轻咳了两声,道:“有王在,公主不必担心。”
瑶英疑惑地看着他。
般若胸脯挺得高高的,拿眼角缝瞟她:“王足智多谋,乃民心所望,就算摄政王不在了,也没人敢对王不敬!公主别这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公主放心,不管发生什么,公主现在是王寺的人,薛延那将军不敢对公主怎么样。”
苏丹古“死了”,从前那个曾闯入王宫的薛延那将军大放厥词,扬言要成为新的摄政王,还有些污言秽语流传出来,寺中僧人都听说了。
瑶英嗯一声,点点头,她刚才不是在为薛延那忧愁,而是在担心昙摩罗伽。
两人穿过昏暗狭窄的过道,走进院子。
一道挺拔的身影站在庭院前,正抬头凝望檐前洒下的碎雪,漫天飞雪,庭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