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看起来,倒像被养成了纨绔样的世家子弟。
姜扶光别开了眼。
这时,北朝以礼部侍郎张成显为首的一干官员,起身向南兴帝敬酒。
张成显长得高瘦,北朝官服穿在他身上有些宽大,但他腰背笔直,姿态端正,骨里流露出了文人的铮铮风骨。
他不卑不亢,向高位上的南兴帝施礼:“去岁,南北朝因边事再起干戈,我朝河西一带,因北羌人乘虚而入,意欲北上中原,侵我华夏土地,鱼肉我华夏百姓,吾皇为免祸乱,遂同南朝陛下议和,承蒙南朝陛下仁义,与我朝休兵,助我朝抵御外敌。”
这位张成显实在是个妙人,姜扶光忍不住笑。
南北两朝划分南北,呈分庭抗礼之势。
北朝之前败给承恩公,也不是实力不如人,而是北羌人趁机作乱。
‘质子邦交’也不是北朝的示弱之举,是为了以此确保两国邦交,图边境安稳,护卫华夏,令外邦不敢来犯。
第15章:宫宴(2)
虽是实情,但有心人听了,难免会心生不悦。
姜扶光隐晦地看了一眼座上的承恩公。
果然!
承恩公脸上已然不见了笑容,但碍于张成显的话,说得委实太高明了,一时竟也不能出声反驳。
北有北羌人滋扰,南也有南越人作乱,南北两朝,一直没有大举兴兵,防的就是外族入侵。
两朝不和,是夏土内部的分化矛盾,宛如一家的“兄弟”窝里斗,但两朝抵御外邦的心都是一样。
南兴帝在北朝危难之际顾全大局,答应议和,
于北朝而言,是仁义;
于两朝百姓而言,也是仁德;
于偌大的泱泱汉土而言,亦是圣明!
三言两语,就把南兴帝塑造成了一代明君圣主。
谁还能反驳不成?
南兴帝没有出声。
底下的南朝官员们,对这话有些不满,认为北朝打了败仗,送赔款、送质子过来议和,却还端着姿态,实在太不识相。
却也不好跳出来挑刺。
姬如玄玩味勾唇,事实上,自北朝第一世家俞氏流放关外,北朝国力衰微,北朝也不得不选择议和,缓冲羌人对北朝带来的巨大威胁。
张成显躬身行礼:“臣,张成显,奉吾皇之命,携吾皇为南朝陛下准备的【谢礼】,出使南朝,代吾皇献上,对南朝陛下衷心的感激,也感谢南朝陛下,对我朝的盛情款待,谨以此酒,代吾皇,敬南朝陛下,”他缓缓跪到地上,身后的一干北朝使臣,也纷纷下跪,“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以,割让城池,巨额赔款,都是北朝皇帝感念南兴帝仁义仁德,送给南兴帝的“谢礼”。
真是好一张巧嘴,既顾全了北朝的尊严,也不忘给南兴帝戴高帽。
两国邦交,重要的是诚意,余者还在其次。
张成显一言一行,虽有维护北朝尊严之意,但诚意却是十足,但凡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在这种事上计较什么。
这样的人才,礼部侍郎还真是埋没了。
只是,北朝领头的使臣这么厉害,怎么会答应南朝在本朝皇子进京当天,公然侮辱本朝皇子,践踏北朝的尊严?
这其中或有隐情?
姜扶光看了一眼父皇。
果然,南兴帝面上不见一丝不悦,略一颔首,似是认同了张成显的话:“北朝皇帝的诚意,朕心领了。”
宫宴继续进行。
有宫女过来奉酒,琥珀色的酒液凝落杯盏,散发出极为醇厚幽雅的酒香,顿时香溢满殿,绵香不绝。
承恩公轻抚了一把短须:“这是南朝的琥珀酒,因酒色澄亮,宛如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