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4章


    新皇不以为然,仰头接过,交到侍立一旁的内侍之手,站到太极殿最高处,接受朝臣们的跪拜。

    登基大典顺利完成,新皇率文武大臣入太庙,拜了祖宗,并将诏书、表文放入太庙。

    新皇登基,改年号“南孝”,史称南孝帝。

    大典礼成,南孝帝在太极殿举行了朝会。

    考虑到,长公主身体病重,南孝帝点了两个内侍在跟前照顾,朝臣们见此情形,不由得神色各异。

    南孝帝下令,朝中诸事庞杂,先帝的遗体暂且停灵两仪殿,待年后举行国哀;

    下旨追封大将军戚如烈,镇国靖平忠武安国公;

    第484章:辅佐新君

    继续清查朝中叛党;

    册立荣郡王妃为后;

    ……

    随后封赏了此次平叛有功的官员。

    封白老将军为武安公;

    虎威将军为大将军;

    ……

    这时,朝中文臣武将纷纷跳出来,认为虎威将军德不配位,论其功绩难当大任。大将军一职,若没有合适人选,便暂且空置,戚凛风封了骠骑大将军,赐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不必另封大将军。

    只差没明着说,除了戚凛风,谁都没资格封大将军。

    南孝帝被当堂驳了面子,脸色十分难看,目光瞄了顾相。

    顾相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看到陛下的眼神。

    姜扶光弯了一下嘴角,登基第一天,就想夺权,借机削弱戚家,吃相未免难看。

    南孝帝当堂闹了一个没脸,只得转头看向长公主:“虎威将军多年来,随大将军南征北战,立了赫赫战功,自是比不上大将军英武盖世,却也深受大将军信任与器重,堪为国之栋梁,依长公主之见,虎威将军该不该封?”

    姜扶光淡笑,直言:“自古以来,大将军皆是军中将帅之大才,封大将军是为了凝聚军心,使兵权集中,威临四海,需显威立德之人才能胜任,反之大将军不能令诸将臣服,令诸侯畏惧,则形同虚设,使君权遭忌。”

    意思很明白,朝中设立大将军,是为了使兵权集中,号令全国兵马,虎威将军不能做到令众将臣服,那么这个大将军形同虚设,兵权就很难集中在陛下之手,诸侯必生异心。

    朝臣们纷纷赞同此言。

    南孝帝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是皇帝,天下人就得听他的,他封虎威大将军,朝中众将就必须听大将军的号令,谁不听令,就是违抗皇命,对陛下不敬。

    长公主这话,分明就是托词,担心他分了戚家的权。

    可眼下朝臣们纷纷反对,他刚登基,帝位还没稳固,也不好多说什么,就改了口,封虎威将军宣平侯。

    白老将军目光微闪。

    南孝帝原是打算封他大将军,这样也更顺理成章,但他年纪大了,身体每况愈下,此番扶了新皇登基,也算完成了对宪皇后的承诺,便也不想再掺合,朝中这些乌七八糟的事。

    他是三朝元老,名声虽不在戚如烈之下,可他的威名都是在宪宗帝时期。

    一朝天子,一朝臣,南兴帝登基之后,他曾奉命和承恩公一起镇压各地叛党,后因手臂受伤退下了下来,也因此,南兴帝格外念及这一份君臣之义,多年来,待他如大将军一般敬重,这才有了他不输大将军的名声。

    论功绩,他远远不如戚如烈的。

    众将士真正认可的人是戚如烈,论军中威望,他也不如戚如烈,此番戚如烈平定叛乱,血战而亡,也将他的威名推到了至高点,自古武死战,文死谏,他毕生功绩,成为众将心中一座丰碑,化为军魂,守护着南朝的疆土与脊梁,有戚如烈忠烈在前,甭管是谁做了这个大将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扶光长公主简介 >扶光长公主目录 > 第9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