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家,可以人手一把镰刀,佝偻着腰一把一把的割麦子。
背上的皮肉被晒得裂开、炸开,晚上回家又痛又痒,热毒渗进皮肉里,趴在稻草铺的床上,也就胡乱睡着了。
第二天还要继续下地干活,没办法,天时不等人啊。
背上的晒伤继续暴露在太阳底下,晒着,皲裂开一道一道血口,触目惊心。
就这,连伤痛都算不上,不过是这个时代的日常,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
更不要说严冬、暴雨、经霜、履雪。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就是这样,所有人都这样,一辈子又一辈子,无穷无尽。
21世纪每年大学生军训都要在社交网站上搞出天塌了一样的浩大声势,各个都要说晒、累。
但是,可以说,与东汉末年相比较起来,在21世纪,至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这辈子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晒,什么又是真正的累。
这也就导致,两个时代的人在忍耐值方面的差异。
骑自行车摔了一跤,好痛?
但凡有人敢这么说,村里人只会咧咧嘴,不屑的来上一句,都是娘娘让你吃太饱了!
这个叫自行车的东西,多么方便,多么便捷。
从前想要去哪里,只能走路去,出个远门要提前准备好干粮和行李,肩背手扛的带上一大堆东西。
就算是村里的富户,最多也就是有一辆两辆人力车或者畜力车。
不说速度,也不说坐上去有多么颠簸。
就说拉扯的人和牲口,要停下来吃饭,要精心的照顾和保养。
哪比得上这不会累更不会尥蹶子的铁家伙!
人类对远方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刻在基因里的。
哪怕是在只能用脚走的时候,也总有人不辞劳苦的赶到百十公里以外,只为了看一次戏、逛一场土集。
换句话说,人类对交通工具的向往,是无与伦比的,发乎本能的。
在这种大前提下,自行车的横空出世,无异于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向所有人无私的敞开了。
这么轻,这么快的车子,学会之后,骑上它就能去往海角天涯。
烙上几个饼子带上,咱们最穷乡僻壤里的人,也能骑着自行车,一直到天涯海角,一直骑到洛阳去看看皇帝老儿住的皇宫!
什么,你说自行车难学?
是个人都会坐马车,但是没有人生下来就会骑自行车?
这不是废话吗。
娘娘以大慈悲、大神力赐下此等神物,那当然是要设置门槛的。
倘若人人都会,一上手就懂,那这神物还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你学不会,说明你这个人笨。
你骑车摔了嫌疼,这说明你对娘娘不够虔诚!
村里所有人见了你都要啐一口唾沫,你家里人出门在外都抬不起头。
在这种严肃的氛围中,所有人都在轰轰烈烈的学骑自行车,无比专注,无比认真。
不怕摔,更不怕痛。
一遍一遍、夜以继日的练习。
骑自行车,本来也就不是多么高端的,难以掌握的技能,在这样的态度下,自然很快就有很多人学会。
学会的人回家之后又去教那些不会的人。
一传十,十传百,自行车也就轰轰烈烈的传开了。
形式一片大好啊。
曹操一边走神,一边思考。
他是真的没怎么把吕布放在眼里,一直心不在焉的敷衍着,寻思等会儿就找个借口送客。
而吕布这边,多多少少也看出来了曹操的心不在焉。
他本来就是个武将,耐着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