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只能默默抬起头:“梁泽哥哥,早上好。”
这是一声崭新的“梁泽哥哥”,意味着关系的新开始。个中默契,只有他们二人了解。
-
返回申城后,岑依洄这个准高三生,一头扎进备考的紧张气氛中。
人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对时间的感知变得具有伸缩性。夜晚总是匆匆流逝,而白天异常漫长。暑往春来,岑依洄在无数道模拟题中,独自度过了十八岁生日。
2010年依旧没有2月29号,岑依洄在28号的晚上,买了一只四寸的水果蛋糕。
刚吹灭蜡烛,梁泽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岑依洄心头一喜,瞬间涌起期待,以为梁泽记得她的生日。随即又有些迟疑,梁泽从没和她共度过生日,可能连她生日是哪天都不知道。
果然,电话接通,梁泽直奔主题,说给她发了一些邮件,有关高校报考信息。
岑依洄无精打采:“哦。”
梁泽那头微顿,问:“心情不好?”
岑依洄拔掉蜡烛,切蛋糕,“没有,我去写作业啦。”
梁泽提醒:“劳逸结合,注意身体。”
“知道了,梁泽哥哥。”岑依洄挑走蛋糕上她不喜欢的黄桃,“挂了,再见。”
梁泽看了看断掉的通话记录,总觉得岑依洄刚才的语气有点怪异。想来想去,将小姑娘的异常,归咎于高三课业繁重。
返回讨论室,小组成员热火朝天地讨论即将在申城举办的世博会。
为首的女生叫薛嘉念,北京人,与梁泽同届,计算机系在读。
薛嘉念站在白板前,嘴角微微上扬,语气难掩优越感:“梁泽,我爸受邀请,七月份出席世博会的论坛活动。那时正好放暑假,我打算跟他一起去申城。我爸日程排满了,而我落单,你要不要尽一下地主之谊?”
世博会是规模重大的国际性活动,能被从北京邀请过去的人,都是非等闲辈的领导。薛嘉念平日行为处事非常低调,但又常在不经意间,展示出自己优越不凡的家境。
“当然,欢迎。”梁泽笑笑,同时邀请其他成员,“你们来吗?只要来,我都招待。”
“那必须啊!”
“去去去,肯定去,报纸电视都在播世博会新闻呢。”
“加我一个。”
-
明诚高三教室,岑依洄正将耗费的水笔芯管捆成一团。
季霖揣了本《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进教室,边翻阅边挨坐在岑依洄身旁:“哇,丹麦馆把小美人鱼的铜像运来展示了。”
岑依洄凑过去,跟着翻看几页,倒是对英国馆的种子圣殿很感兴趣。
种子圣殿的外观是由数万根透明光纤组成的立方体,光纤顶端嵌入了不同种类的种子。阳光透过光纤进入馆内,犹如无数星星点点的生命闪烁。
岑依洄和季霖在感兴趣的场馆页面打勾,约定高考结束一起去参观。
季霖突发奇想:“干脆我们去当世博志愿者吧。”
岑依洄:“志愿者提前一年就开始申请,现在报名是不是晚了?”
季霖偷偷摸摸在手机上查看在线注册的链接,“还能打开网址,我们试试看,通过审核的话,有人会联系我们面试和培训。”
岑依洄高考结束后的假期暂无安排,随手也填了登记信息。
两人无心插柳,却意外接到了信息审核通过的电话通知。岑依洄彻底正视起志愿工作,也去书店买了本导览手册。
临近五月份,也许是因为白天动脑过度,岑依洄夜晚总是辗转难眠,睡眠质量大跳水。疲惫的身体分明渴望休息,思绪却无法停止发散,她找了个英语播客催眠。
结果听力水平实在太好,播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