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是……”明月乖巧地应道,“我也不知道,阿舍怎么突然就发了狂……”
“他不是突然,”李愔冷冷道,“是汝阳县公一开始就打算好的,他察觉了十娘想走,所以将计就计——”将计就计……杀了她。枉她服侍他一场,他冷冷地想。这前后因果不难猜。
她还是太自信了自己的美貌与手段,不知道这世间的人……这世间有的人,是没有心的。然而想到她这千般算计,只是为了来投奔自己,她已经出了宫,出了城,触手可及,却最终没能够抵达,他连呼吸都困难起来。
那寺人不过贱命一条,竟然要十娘陪葬!他眼睛里像是凝结了深灰色的冰,明月不敢直视他。
就只见他躬身对嘉语说道:“有件事,想要求公主。”
“什么事?”
“他日进了洛阳,希望公主能予我和公主一样,报仇的权力。”
......................
司州战局的急转直下,让周乐头痛。兵法上说,十则围之,但是哪里来这么多人马。
元祎修这些邪门歪道,却十分奏效,一个李贵嫔,一个谢氏母子,流言蜚语,将他逼到两难之地。
救人质这件事,明月勉强能做个缓冲,但是攻城的力度和进度都明显缓了下来。原本以虎牢之坚险,就是全力以赴,都还困难重重,而况如今士气低落。始终不能确定谢氏母子的真假,嘉言打得畏手畏脚。
这场攻坚战,像是个巨大的泥淖,把兵力和财力都拖了下去。
时间进入到十二月。
最好打仗的时节莫过于秋,天高气爽,不冷不热——热则瘟疫横行,冷则伤寒作祟,又不似春日多雨,弓箭返潮;且刚收了稻麦,府库充实,万一粮草不继还可以进山猎一批,皆皮毛丰茂,肉质肥美。
但是终于进入到一年里最冷的时候,穿铠甲都能听到骨节与铁片共振的声音。下雪,结冰,云梯架不上墙。
箭支耗费极多,粮草的供应越发吃力。从前在信都、相州,将士搏命,是为生存而战,如今洛阳在望,要一鼓作气打下来也就罢了,却持久不下;六镇的将士都是生于草原,长于马背,在原野上所向无敌,却并不擅长城池攻坚,渐渐地怨声载道。周干已经提过几次,不如且先退兵,再图来日。
退兵说得容易,周乐心里想,一旦这里退却,几时才能卷土重来尚未可知,天下那些观望的州县,恐怕又蠢蠢欲动。蚂蚁多了咬死象,何况他对于他们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不先占了洛阳,正了名分——葛荣当日的声势他是见过的,前车之鉴,不能不令他心生警惕。
然而局势堪忧,再拖下去,到人力、财力山穷水尽,就不必等人家扑上来咬,自个儿先散了骨架。
他在灯下看李愔来信。司州与邺城通信一直没有断过。对于李十娘的死,李愔就一笔带过,说我自知君,不必为流言所困扰;而后提到战局,李愔认为,这是天下瞩目之战,胜则天下几定,时势虽难,并不比当初汉高祖在荥阳、成皋时候更难,攻城固难,守城也不易,拼的就是谁能坚持。
周乐合卷,微叹了口气。道理他都懂,但是脚下炭盆已经不热了。他呵了呵手,全是白气。墨池也干了。如今日短夜长,元祎炬竟时不时开城扫荡,晚上也睡得不安稳,人人都在苦熬,精神着实疲惫。
忽隐隐马嘶,不由神经一紧,按刀而起,左右亦严阵以待,不过片刻,便有人过来禀报道:“大、大将军,公主来了。”
“谁?”周乐以为自己误听,“谁来了!”
“公主来了。”
周乐:……
“哪个公主?”
亲兵愕然,从来邺城就只有一位公主,军中城中都已经习惯了直呼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