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和小姐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越听越不可置信。
这么老老实实有问就答的人,是她家小姐?!
她怎么跟看了场戏似地?
“你猜?”盛苑拍了拍小遥肩膀,让这个老实孩子一边儿琢磨去,自己则快步去寻和内卫交接的安屿。
“桃归书院的学子三代之内没有科举资格,那这些人离开书院之后,都去了哪里,从事什么?”盛苑将想法儿说给安屿听,“桃归书院没有相关记录,但是那些学子却不能凭空消失吧?”
“按理说,前齐遗民是不许擅自离开户籍所在的州县的。”安屿点点头,“来京都官学学习的学子,学成后若无留京之可能,则要回到原籍……按理说,这些女郎回去之后,要在官学教书授课,帮助当地移风易俗。”
其实,景和帝继位时,曾想将前齐地界的百姓遗民打散,从而分散送到大楚各地,从而令前齐的遗民改换认知、想法,让他们能最快地和大楚百姓融合。
虽说他这本意是好的,但问题是前齐不是小国,人家曾和大楚分庭抗礼数百年!
强令前齐百姓迁徙,和大楚原著百姓差不太多的人口,怎么安排下去?即使全都打散了,撒盐一样撒到大楚各地……那大楚各地接受的人口也不见得比本土人口少太多。
真要让两者混居长久,到最后,说不定谁影响谁呢!
故而,景和帝的想法儿刚说出,就叫内阁的联合奏本给数落回去了。
到最后,君臣达成一致意见:派遣原汁原味儿的大楚教谕和官员轮换着到前齐出差,再安排前齐学成后回乡的学子予以辅助……这两者的工作任务,其实就一个。
即:长期宣传大楚思想、持续教育前齐百姓,用包括但不限于衙门讲解、宣传巡讲、戏文传播、抽检抽查、全民普及、奖惩到位等方式方法,大力普及大楚的开明风气,让前齐遗民顺利地转变为真正的大楚百姓。
“所以,若是正常的话,咱们应该能从她们的籍贯地,顺利寻到她们。”安屿说到这儿,忽而反应过来,“欸?!苑姐儿,你怎么想着要寻她们?”
“我只是想看看,是不是想多了。”
第一千零五章:朝臣的打算
“臣有本要参!”大朝会上,延平帝才刚坐稳,就有言官迈步出来,义正言辞的表示有话要说。
“该不会是要参苑姐儿吧?”莫名其妙的,延平帝脑海里浮现出这么句话。
“臣要参户部右侍郎盛苑盛文臻逾矩封锁桃归书院!”
延平帝脑海里的字儿还没消退,言官的话就在他耳畔回响。
登时,延平帝有种哭笑不得的滑稽感。
小姨子不在朝堂,朝堂里却延续着对她的弹劾!
只可怜他这个当姐夫的,还要听这些言官叨叨。
延平帝默默地自怜自惜了片刻,言官已经将盛苑和安屿的种种不是陈述完全,最后,还用一句话做了总结,大意就是希望延平帝严惩盛苑和安屿,从而警示百官以儆效尤。
“啊这……据朕所知,盛爱卿通报内卫府后,只是先行到达桃归书院,等待内卫到来,若说参与,也只是协理襄助而已,算不得逾矩。”
盛苑派人前往内卫府的同时,亦让人将消息送到皇帝御前,故而延平帝对里面的内情很清楚。
“倒是桃归书院……想当初,皇考令永平公主掌管此处,原是给她施展才华之机,奈何永平志不在山野书院,更无意教化育人,反让桃归书院那等汲汲营营之辈借她之名行逾矩之事,着实不该,既这样,依朕之见,当令桃归书院重归礼部,由仪制清吏司负责管理考核。”
延平帝此言一出,登时,原本还等着听下文的官员尽皆愕然。
不是,这怎么说着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