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48章
    “咱们派去南地的人有了回信,说是午后就能赶到驿馆,到时会和咱们汇报。”安屿在等盛苑的这几天,派了两拨人进入南地,后进去的人和第一拨人接头之后,很快便撤回了,听意思,最早进入的那拨人应该有所收获。

    盛苑点点头:“咱们进驻驿馆前,估摸着南地那边儿就能听到风声,你让咱们的人注意些,打好掩护,免得让某些人紧张。”

    ……

    “齐州!前齐?竟然又和前齐有关?前齐难不成就那样好,让他们前赴后继的抢着复国?”延平帝看着案前两份奏疏,愤而拍桌怒斥。

    这两份奏疏,一本是盛苑递送,一本是内卫呈上,两本儿奏疏内容虽略有不同,但是主旨基本无差。

    “前齐早已过往烟云,我不认为真有人热衷那样沉寂的朝廷,怕是有人利用其名,借布陈之刀混淆视听。”盛蒽等他冷静下来,轻声发表自己意见,“咱们之前不是还说要查查桃归书院结业学子的去向?刚好都没出了齐州十二郡哩,好好查查,说不定有收获。”

    延平帝想到江山社稷之内,竟然还有股不稳定因素在,很是有些急迫。

    只是他刚想唤内卫指挥使觐见,就觉眼前一黑。

    “陛下!”盛蒽吓出一身冷汗,连忙上前扶住。

    “没事儿,许是起的猛了。”延平帝晃晃头,发现没有不适,顿时松了口气。

    盛蒽却不放心,非要宣召御医前来把脉。

    延平帝拗不过,只能随她安排。

    待御医前来,认认真真抹了两只手的脉,确定延平帝无有大碍,只是情绪激动所致,盛蒽才长舒口气。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前情以及现状

    南地本名泽州府,仔细追溯的话,它在大燕时期就是燕齐争夺之地,直到前陈文帝将其纳进版图。

    大概是因为泽州府位于前齐之南,所以前陈文帝定策收复时,常以“南地”代称。

    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南地之名就这样传袭了下来,直到大楚现今,朝堂上下还是这样称呼。

    当然一地之名怎样称呼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此地靠山临海,内陆河海江湖支流丰富。

    这里不仅常年潮湿温热,雨水更是丰富到河水暴涨。

    像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溃堤这等气候灾害,当地人真是屡见不鲜。

    因此上,朝廷也好、当地府衙也好,其实都有救灾备案,负责官员对于救灾程序早已轻车熟路,不管是以工代赈、还是调度粮食,都有可以直接搬用的先例。

    按理说,朝廷方面其实不用派出巡抚赈粮的。

    然而,之前盛产粮食的彭州,爆出官员勾结豪强以陈粮换新粮,又将其倒卖的惊闻。

    于是,朝廷从那时起,就对巡抚赈粮作了严格规定,不管当地有无能力对灾情作出处理,朝廷都要委派巡抚前去,既是赈粮、也是监督。

    当然,南地这次也的确需要朝廷的粮食支援。

    原因还是在于彭州。

    彭州惊闻因灾情而起,虽说朝廷派出内卫和驻军联合调查,严肃处理,一时之间不法官员和豪强的人头滚滚落地,可处理过后,当地缺粮的问题仍需要解决。

    朝廷只能从各地抽调粮食库存援助,南地自然也是调度目标之一。可谁承想,南地竟然又发生了几十载不遇的洪涝。洪水决堤,无数良田淹没其间,种好的秧苗十不存一,更有许多粮库遭到冲击。

    彭州那边儿大旱造成粮食减产,即使朝廷免税,当地产粮仍旧勉强维持百姓生计,根本无力偿还之前各地援助的存粮。

    因此,南地洪涝需要粮食救济时,周边能调度的粮食很是有限,若不是之前抽调粮食援助彭州的名单里没有齐州十二郡,那打头阵的杨温农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从科举开始的首辅之路简介 >从科举开始的首辅之路目录 > 第1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