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就在备考人群中盛行起来。
一时之间,考生和考生家属都对前齐的风土人情和律法规定熟悉了起来。
很多时候,面对着浩瀚的可考内容,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就想圈定一个范围。
这时候,都不用旁人提醒,特别条件就会自动跳进眼帘。
比若,这次参考的都是女郎,大家就会有意无意侧重和女郎有关的事例和实例。
然后,气氛就压抑了。
有道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想拎刀。
哪怕是生长在毗邻齐州,身边儿的人意识形态大受齐州影响,泽州府的女郎们仍旧不适应前齐女郎的待遇。
尤其是已经读书识字明辨事理之后,泽州府的女郎们再看前齐律法书里那些和女子有关的实例时,不说怒火中烧,也是恨不能手撕齐州。
这时候若是再有人忆苦思甜,再作出由奢入俭的假设……那可真真是往沸腾的热油里泼水,怒火飞溅啊!
而这个时候,持有不同信息的女郎,想法儿也会更加不同。
有所知者,必要权衡利弊,舍齐取楚,自是人之常情。
无所知者,则想防微杜渐,恨不能将前齐彻底变成历史的一粒小小尘沙,能滚多远就滚多远,最好远远儿的浪迹天涯,永不回来。
而这样强烈的情绪,不需酝酿很久,恰到好处即可。
一场过渡用的考试结束,就是较好时机。
盛苑,和某些女郎,都期盼着这个时机到来。
而这时,负责这第三批运粮的商队,也慢悠悠抵达泽州府了。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杨温农的现况
“嘀嗒嘀嗒嘀嗒……”
杨温农再次从昏睡中清醒,听到的仍旧是日复一日的水滴声。
他试着睁开眼眼,唔,似乎有些困难。
不过他也不执着,毕竟这地牢幽暗,伸手不见五指,睁不睁眼区别不大。
他略有些费力的将捆着铁锁链的双腿挪动分寸,双手撑着半倚半坐起来。
“咱们劝您莫要挣扎,这铁锁链乃是上好的精钢打造而成,您要是非得以肉躯之身抗拒,只怕您的腿折了,这铁链也完好无损呢!”
脑海里不知第多少次浮现出刚清醒时听到的这话,杨温农挠了挠脸颊。
他这次忽然想起了同在户部任职的侍郎盛苑。
记得有次兵部那两位侍郎亲自到户部要款项,安老抠那个尚书分明是怕那俩一言不合就动手,却以职务对等接待原则,把他和盛侍郎推了出去。
考虑到盛侍郎传闻中的战斗力,他当时还颇有安全感哩!
不过想象中的户部群殴场景没有出现,他这边儿尚且拽着对方的左侍郎之乎者也忽悠着,盛侍郎那边儿已经和对方的右侍郎互相吹擂起来。
当时具体的吹嘘内容,他记不全了,唯有零星的只言片语偶尔能想起,其中就有盛侍郎提及祖传利剑时说的那句“削铁如泥?易如反掌也!”
也不知那剑能不能削得动这条精钢铁链?
杨温农咕哝着,揉了揉喊饿的肚子,自寻其乐的想:若尚有归京之时,哪怕还带着这条铁锁链也不要紧,以盛侍郎的为人,跟她借来一用是不成问题的。
想到盛苑,杨温农挠了挠胳膊结疤的地方,轻叹:“我这个左侍郎出了差池,只怕她那个右侍郎就要顶上了。”
朝廷那帮大老爷们,连良知都能放到秤上称,这种于己无利的差事,肯定要牢牢钉在户部名上。
只不知,盛侍郎会不会再度遇袭。
杨温农的忧虑只出现了片刻,就缓缓消散了。
捡软柿子捏的偏好,就连匪徒也不能免俗,以他这个同僚的做派,若是让她遇到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