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种不欢迎。
从余爱枝的办公室出来之后,张元庆就回了自已办公室。
直到曾凡科来汇报工作,张元庆这才很露骨的问到:“小曾,咱们案件监督管理室是向来排外么?我怎么感觉,办公室的环境有点格格不入。”
曾凡科听到张元庆这么直接的询问办公室情况,心里还是高兴的。毕竟这也证明,领导信任自已,需要自已。
小曾说起来比张元庆也只是小两岁,在体制内多年,他也懂一个道理,想要有所进步,还是要靠近领导。可以说张元庆让他看到了希望,特别是这位副主任刚来第一天,就能吸引两位常委大佬一起靠近。
对于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小曾,冲击力是很大的。也坚定了他靠近张元庆的想法。
体制内最可悲的事情,并不是站队,而是站队的资格。有些人连站队的机会都没有,也只能成为背景板。
好在小曾眼前就有一个机会,所以他如实对张元庆说道:“领导,我跟您说句实话,并不是咱们室排外,而是有人带头排外,所以就让其他人跟着后面有样学样了。”
这个答案并不让张元庆意外,这种事情肯定是有带头的人,而且小曾这么一说,他也隐隐能够猜到,带头排斥自已的人是谁了。
果然小曾犹豫一下然后开口:“原本余主任是准备提拔赵组长为副主任的。”
第760章
隐藏的山头主义
这个答案在张元庆的预料之中,这个赵天新的确是个能臣干将。而且从他的表现来看,能力是比较突出的,受到余爱枝的信任和重视。
如果不是自已突然空降,那么赵天新成为副主任还是大有希望的。所以说,自已的出现,对他的冲击力是最大的。
这个赵天新也不是忍气吞声的主,从自已找他要资料,他拿一个新进职工的材料打发自已,就能够看出这家伙平静外表下,隐藏着怒气。
毕竟这换做是谁,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自已这个老黄牛干了这么久,结果被一个“关系户”给直接顶了位置。再加上身边人煽动一下,心态肯定是发生了变化。
哪怕他不想与张元庆为敌,但是消极抵抗是绝对存在的。
曾凡科主动给张元庆介绍了情况:“赵组长是咱们室的老人了,咱们室里面很多人都跟他关系不错。因为之前培训都是他在管,他等于是咱们室很多年轻人的入门老师。
余主任对他非常信任,之前一段时间,让他代表咱们室去参加培训和一些会议。很多工作,都是让赵组长领头。”
张元庆明白这是余爱枝在为赵天新造势,为他积极拓宽影响力,这样方便在提拔的时候,更加顺利。
可以说赵天新已经在提拔的关键环节了,如果是这样,怕是这个矛盾不好解决。
张元庆问道:“你说的这个情况,已经多久了,咱们室副主任缺了有多久?”
曾凡科想了想回答道:“咱们室副主任缺位有两年半了,余主任支持赵组长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张元庆闻言,不由笑了笑。如果是这个情况的话,那么赵天新怨自已是不对的。一个空位出现之后,两年半都没有人选你上去,那就说明在领导眼里,他显得不成熟。
或者说,赵天新以前是不是有过什么问题,导致了领导层面对他的印象不佳。
毕竟一个正处的位置,纪委系统内部就能够解决了。这不像是张元庆当年想要提县长。
县委书记和县长,别看也只是正处,但那是实权正处,正儿八经的省管领导。想要提拔一个县长,省委会都要通过的。
所以那一次提拔,张元庆费了那么大的工夫,最后也差点功亏一篑。
可是赵天新这个副主任别看也是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