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生十多个。
控制人口增长,缓解对土地粮食资源的压力;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发展,这是政策。他们职责所在,不得不执行处罚。
可都是一个公社的,也不会半分情面都不讲。
第一天来送罚款通知单的时候,没直接抄家拉东西,那就是他们松松手,给韩瑶家留下的余地。
这个妇女主任,却非得要逼死人家!
公社的同志没理会妇女主任,开拖拉机的直接把牲口拉回镇上,剩下的人,直接去了韩瑶家,扒房子。
农忙假后第一天上班,中午回家吃饭的苏曼,看到韩瑶家哐哐砰砰的声音,暗暗叹了口气。
这口气叹到一半,就看见苏华火急火燎的跑回来,苏曼看大哥衣角上带着血迹,不由一惊,忙问,“哥,咋的了?”
“赵三叔带人,去妇女主任家,打起来了!
好几个人都打出血来了,我回家开拖拉机,送他们去镇卫生院。”
这场架,赵家一大家子和妇女主任那一大家子还是打成了一团,庆幸的是,都没缺胳膊少腿,不是没了好几条人命,恨的你死我活的打法。
都还全须全尾,呲牙咧嘴的,半点不影响他们在拖拉机上,在镇卫生院互骂。
骂急眼了,冷不丁还来两下子,被大夫冷着脸呵斥了一顿,双方才彻底老实下来。
上辈子,那场死了九个人,两家火拼又十多个人落下一辈子残疾的劫难,终于是化解过去。
韩瑶家的事,也是给村里人一个警醒,想生儿子的,不是偷摸的想办法,就是暂时熄灭了心思。
这个倾家荡产的结果,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起的。
那些已经怀了的,月份小的,狠狠心,去做了引产。
月份大的,藏起来,以后那孩子,也不会在村里露面,大概是要养在外面的亲戚家了。
啥时候能上得了户口那都是问题,没有户口,咋上学,以后。。。这些都是问题。
秋收过后,接着就是晾晒粮食,打场脱粒,准备交公粮,村里人依然忙活个不停。
一场秋雨过后,树叶都打落下来,天气变冷了。
人们穿的线衣线裤,也变成了毛衣毛裤,或是薄夹袄。
沈三姑也终于从闺女家伺候月子回来了,见人就说自己那大胖外孙女,喜欢的不得了。
苏曼家来也迎来了媒人,说和李三丫和苏华的亲事。
第139章
苏华亲事
苏华和李三丫的事,苏曼还是收秋那阵,去李三丫家的地里拉高粱杆时知道的。
她在前面开着拖拉机,苏华和李三丫在后面装高粱杆捆。
高粱杆子上长开的乌米散开,洒了苏华衣裳后背上都是,脸上还蹭了一道黑。
李三丫伸手就给他擦了下去,还给他随手拍了拍衣裳,“大华哥,看你这花猫脸蹭的~”。
“呵呵~
三丫,你去旁边歇会,剩下的我装就行~”
苏华抻出自己线衣的袖子,就给李三丫擦了下额头的细汗。
“歇啥,咱俩一起装,快。”
两人之间动作自然,神态亲昵,一个站在地里递高粱捆,一个站在车斗上码放,配合的默契十足。
苏曼回头正巧看着这一幕,大眼睛眨了眨,哎呀呀~
看我发现了什么?
大哥处对象了,也不告诉我,这保密工作做的好呀。
其实苏华一直想找机会和苏曼说,可话到嘴边,他又觉得不好意思。
感受到苏曼的目光,不自觉的脸就红了,叫了声,“曼”。
苏曼心里憋笑,揶揄的叫了声,“哥~,三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