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部分观众来说都是极具新鲜感的,虽然不见得默默无闻,但也是目前节目的主流观众群体比较不熟悉的故事。
但是这一次的决赛首轮,殷怜挑选的剧本却几乎全是观众所熟悉的,甚至很多只要听到台词就能想起故事情节的,这也是出于比赛的特殊表现形式而作出的考量,毕竟这一次的表演转场非常快速,可能每一组分到的表演时间都不到十分钟,分到个人身上就更少了,因此,越是观众已知的剧情,反而越能让观众分出心来观赏其中的表演。
而另一个被引进的要素,就是即时打分制度。
这一场比赛之中,节目组对于保密性拉得极高,其中就包括有人的角色信息被传出去之后,直接就换了一个角色的处理方式。而在这种情况下,全员虚拟形象的赛制确保了观众很多时候根本分不清谁是谁,而偏偏节目还执行的是即时打分制度——在直播过程之中,一部分过场歌曲的中场部分,会跳出相应的打分界面,一般都是一场表演一结束立刻蹦出评分界面,而大约二十秒左右时间,观众就要对上一场参与的三至五个演员完成评分,这个评分过程给人思考的时间很少,所以很依赖第一印象。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赛,演员们其实也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观众的好感度数据
表。很多人心里都渐渐有了谱,知道什么样的角色和形象更容易拉高分数。
一种是本身形象反差大的,比如说反差,扮演小孩或者老人,前者在不知道表演者身份的时候不容易意识到反差,但因为参赛选手里确实没有年纪特别小的小姑娘,或者年纪大的老人,倒是很容易让人看到的时候就意识到角色和演员的差距。
另一种是本身形象主人的颜值高,但是演技比较一言难尽的。在正主主动授权的情况下,粉丝倒也不排斥人家顶着正主的脸演出,反而会很没节操地爱屋及乌——说到底,很多人只是喜欢脸,对于这张脸背后的真相其实并不特别追求,甚至部分明星要是风评不好或者黑历史的,他们说不定还暗中希望过让脸换个主人。
殷怜这一茬合作的形象授权人并不全是明星,人选也是经过挑选的,最多就是业务能力差点,本身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超出道德底线的黑料,所以粉丝当然也不至于那么无情,都自认正主还是本人,只是顺便喜爱一下他们的扮演者而已。
第三种受欢迎的形象,则是那种本身在现实中拥有成就的新鲜面孔。举例来说,有人长得好看,不是娱乐圈的人,却在别的领域有不小的建树……当然,像是学术界的大人物,很多人其实本身就已经不年轻了,不过殷怜本身需要的也不只有年轻貌美的形象,中老年人也是需要的,而这种本身有成就的人,天然就能笼络到很大一部分观众的好感。
在表演过程之中,很多人本身都有自己的考量。而且在这段时间的比赛之中,他们也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而不仅仅只是好看的人物形象。而这一次的大剧本也比前几轮要多很多限制,自由度没有那么高,但挑战性却增加了。
但观众看得非常过瘾。
剧里的曲子并非全部都是原创的,但是往往跟剧情片段承接得恰到好处。比赛选择都是“经典剧本”里的“经典片段”,和命运这个主题合得非常好,但和观众想象之中差距非常大。
比如整部“音乐剧”的前半段,就有《白蛇传》的故事剧情,但是片段却选的不是邂逅和分离时的场景,而是青蛇盗银那一段。
而之后配的曲子也极为特别,是一首重新填词编曲的知名唱段,几乎称得上是承上启下,其中有一句叫做“雷峰塔下断恩爱,当年盗银已埋根”,下一句对唱则承接《烈火灼心》的剧情片段,唱的是“一念之差定死生,善恶何能入转轮?”
这些故事有些观众看过,有些观众没看过。但是即使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