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赵缨再也忍不住,将她紧紧抱住,自己也红了眼圈:“既有此诺,必守一生。此战我定不负你的期待,让匈奴人再不敢踏足中原半步。”
“比起建功立业,我更希望你平平安安的,不要学阿父,抛下我一个人。我不要一个人,我要阿兄陪着我……”灵徽将头埋在赵缨的胸口,呜呜咽咽地说。
方才还意气风发的女郎,此时又做如此小儿女情状,赵缨只觉柔肠萦损,心中哀苦更甚。
灵徽于第二日晨曦微露时离开了都督府,身上携走了赵缨的私印和三封手书。
赵缨的嘱托仍在耳边徘徊:“参军沈攸为人稳重周全,我若出兵,必会将荆州之事托付给他。不过他胆气不足,犹豫温吞,若真有变故,恐怕会因为思虑太多而贻误战机。你拿我手书,关键之时交给他,务必催他早做决断。”
“另一封,若新野有变,你莫要担心,交给王十六,她看完后会知道怎么做。”
“那第三封呢?”
“荆州大战若起,恐南夏趁机袭扰,拿着第三封信去南郡,交给南郡太守谢岑。”
“你是都督,用军令调兵不是更好吗?”灵徽狐疑。
“谢岑自诩为皇帝所派,并非由我任命,极易贪功冒进,我需趁机敲打敲打。”赵缨耐心回答。
他是持节都督,依荆州人事皆为他任命,可南郡太守这般要职,皇帝自然有心选用亲信。萧祁为人心狭而猜忌,轻贤而偏私,着实算不上英主。
“你说了他便会听?”灵徽才不相信,那个谢岑是谢衍的叔父,素有狂妄之名,一向不将寒门放在眼中。
赵缨语带笑意,低低说:“谢元和不还在宛城么?”小国舅尚在前线,谢家谁敢轻举妄动。
灵徽了然,又想到那方印信,便问:“既然有手书,你给我私印做什么?”
赵缨眸色深深,笑容清浅:“荆州之境,总是忠心于我的人多,无论你遇到什么危险,以这枚私印,总会保你平安无虞。”
“阿兄,你一定要亲自去吗?”
“除了我,无人能阻张仲符。匈奴有屠城之习,丢失任何一城都会危及城中百姓性命,我不敢冒险一试。”
……
她的安危,自然会由自己负责,她只希望赵缨能平安。天意见怜,晋阳的事,此生只要经历一次便够了。
第74章
七十四、错缘
灵徽,算我求你,我绝不……
灵徽回到宜城的第三日,
便听到宛城将破的消息。似乎无形中有一种力量,在引导着荆州的流言,所以就连宜城都有些人心惶惶。
王令华急匆匆赶到府中时,
灵徽午睡刚起。
院中的海棠开得正艳,
一株株繁茂热闹得绽放在枝上,在午后炙热的阳光下显得葳蕤。有那么一两枝伸到廊下,远远望去,
就像嵌在花窗之上般。
云阁先去奉茶,
灵徽换了件衣裳才缓缓而至。
王令华显然失了耐心,
着急的在屋中踱步,一见灵徽便捉住了她的手,
殷殷道:“南阳危急,
赵玄鉴却不肯出兵,他究竟意欲何为?”
灵徽安抚地拍了拍她,
引她坐下,示意她喝茶:“我也听说敌军已至宛城,
可宛城兵精粮足,城池坚固,
只要防守得当,匈奴人未必可以讨得便宜。”
王令华哪里能喝得下去,
听完灵徽的话,眼圈都红了:“匈奴此次派的,
可是号称万人敌的张仲符。他率领十万大军而来,
本就野心勃勃。此番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