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肃的神情影响,老师们也不自觉噤声,挺直身板,应一声“听明白了”。
石韫玉又挂上笑,一下子温和许多:“咱们是军民共建单位,我们很欢迎各位莅临指导,我代表特战一中队全体官兵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希望老师们今天能在一中队度过充实的一天。”
掌声雷动。石韫玉在人群中看见姜霈,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三十多个人两人一排站成长队,由军人们带领着一路往里去。翻一翻工作群中的活动议程,赫然在列的“打靶射击”让所有人都漫上一层兴奋,摩拳擦掌。
人数是奇数,姜霈在最后落单。她跟在队伍后面缓步而行,眼神扫过浓密树荫后的一桩桩低矮建筑。
正是上午好时节,秋日阳光灿烂,林荫道下有士兵三五一队擦肩而过。微风轻拂,树叶飘摇,顺着风的方向远眺,有战士在操场上操练,有战士手捧文件步履匆匆,远处高楼玻璃明亮,橄榄绿色的身影在窗后穿梭而过。
一切都是那么生动而鲜活。
姜霈有些恍惚。也许直到此刻她才切实感受到贺衍舟的存在。
他鲜活的存在着,就在脚下这方土地上认真生活着。
“缘分”二字难言其中奇妙。原本相交后渐行渐远的直线,竟然也会有重逢的这一天。
姜霈忽的有些感慨。她脚下踩住的土地,是贺衍舟走过千百万次的路。她眼前看见的茂密树冠,也曾为贺衍舟遮挡住一片骄阳。而他们也真真正正的错过了十二年,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二年。
人生不过一场幻境。
躺在同一张床上的那个暴雨夜,他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猝不及防的分离。
纽约大学校园里的姜霈和绿色军营中的贺衍舟也未想过他们有一天还会重逢
——
像分离一样重逢的猝不及防。
石韫玉放缓脚步走到姜霈身边,轻轻唤她:“姜老师。”
姜霈飘远的思绪被他拉回来,颔首勾勾唇角:“指导员有事?”
“关于心理问卷,”石韫玉说,“前期的草稿我看过一遍,感觉题目设计的不错,只是有个问题,就是题目的数量是不是有点多?”
姜霈说:“我们做研究的都知道,问题设计的越多,分支越细,就越能准确快速的判断答题者有何问题。不过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您的建议是……?”
石韫玉笑一笑:“我们这里的战士都是粗人,特战队平时的训练任务又重,如果题目太多,我怕他们答到最后会失去兴趣。如果敷衍作答,又会违背咱们的初衷。所以我想,可不可以适当压减部分题目,最好能够控制在五分钟内完成。”
姜霈沉吟:“确实是我考虑不周,没考虑到你们这边的客观因素。这样,我回去再对题目进行一个评估,尽量兼顾效率和准确度。”
“那就麻烦姜老师了。”石韫玉笑嘻嘻的,说完了正事也不走,明显还有事。
姜霈疑惑,想要开口询问,可没等她将话说出口,答案就已经揭晓
——
前方拐弯处,一抹高大身影自林荫道下阔步而来。宽阔帽檐下是能与军帽上国徽交相辉映的剑眉星目。
姜霈看他走近自己,忍不住讶然发问:“你怎么回来了?”
他笑着看她,帽檐上金色的花纹泛起耀眼的光芒:“知道你来,所以我来找你。”
锦书难托(三)
队伍前端已经自转弯处进入一处空旷的室外射击场地,姜霈走在队伍末端,拧眉上下打量贺衍舟:“你的伤好了?”
贺衍舟点头:“本来也不是多严重的伤口,只是他们小题大做,把我困在医院好几天。”
说话间贺衍舟跟着姜霈一同进入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