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2章
一百多,毕竟年份比较浅。

    初挽看了一番,对她来说,价格还是高了,虽然现在有钱了,但后面机会还很多,买了这清朝官窑货,又受限于文物法规定,六七年内别想卖出去,那不是直接把钱给砸进去困住了么。

    不过她来博古斋,想等的是一个即将出现的大好机会。

    前两年,山东一家博物馆需要购进一批明清瓷器,委托了琉璃厂博古斋来收购,当时说好的是这一批资金已经马上审批到位,这种情况下,琉璃厂博古斋便占用自己的一部分收购经费来收购了一批明清官窑瓷器。

    可谁知道,山东博物馆的资金审批却出现了问题,因为领导更换原因,这个流程竟然一直耽搁延误下来。

    博古斋为了这个,自然是焦急万分。

    要知道为什么那些农民排着长队来上缴瓷器,只能八块钱一件,且每天还要定量,是因为文物商店本身每年经费有限。

    他们隶属于文物商店,文物商店的经费也是要层层审批下来的。

    代替山东博物馆收购的这批瓷器,约莫有一百多件,都是精挑细选过的,但是山东博物馆迟迟无法筹措出这一批资金,博古斋只能将自己的经费一直砸在里面。

    可以说,他们现在正是急不可耐的时候。

    等博古斋熬到一定时候,那边山东博物馆彻底不要了,他们就会将这一批瓷器论堆卖出去,这一批瓷器里面不少都是明清大开门精品瓷器,各色名窑囊括其中,如果能咬牙一口气把这批货给盘下来,再过十几年,翻倍千倍万倍都有可能,那她就有了第一批家底,以后风吹雨打,这就是她发家的本钱。

    她就这么随意逛着,又问了问服务员,打听了那批瓷器,那服务员却是道:“那是给山东博物馆的,当然不可能卖给私人!”

    一时又好奇:“你怎么知道?”

    初挽见此,便明白,事情还没发展到这个时候。

    不过这样也好,那一批瓷器要两万块,她一时根本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时机没到,正好可以给她时间慢慢筹钱。

    其实眼下,弄钱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刀鹤兮的宝香斋了。

    在这个年代,好瓷器想卖高价并不容易,卖给文物商店有管制,价格死死地压着。卖给私人的话,那就得等南方发财的大款,或者好这一口的文化人。

    想卖,必须有渠道,她如果着急想换钱,不是那么容易的。

    她现在要一笔大钱,这笔钱不好通过胡经理或者聂南圭经手,那就得自己来。

    而这个年代,能让她把手头的好东西尽快变现换成钱的,只有宝香斋。

    刀鹤兮是西方背景,驻足香港,在香港开的珠宝和文物公司,在大陆和外贸公司都有合作。

    要知道,在十年前,国内的文物商店都是挂在外贸部门下面的,也就是后来,一纸文件,文物商店才和外贸公司脱钩。

    但是因为这层历史关系,文物商店依然会给外贸公司供货,刀鹤兮也就仗着自己的香港背景,和外贸部门合作紧密,借着这个由头,开设了宝香斋。

    宝香斋开在香山脚下,明面上是一个文化交流社团,但其实干的勾当和潘家园旧货市场差不多,只不过那边门槛要比潘家园这种旧货市场高上不知道多少。

    能去宝香斋的都是大行家,但凡在宝香斋交易的物件,宝香斋都是过目的,一旦有假,宝香斋会动用交流会的规则,售假者双倍赔付,而且终身不许踏入宝香斋一步。

    也是因为这个,宝香斋自然吸引了不少大收藏家,文化名人,爆发的大款,或者说有钱的港商。

    到了宝香斋,那些人不怕买到假货。

    如今明三代空白期瓷器正是炒得火热,这个时候初挽想趁机卖两件来换钱的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八零之珠玉在侧简介 >八零之珠玉在侧目录 > 第7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