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06章
款展示给大家看。

    所有的人都凑过去,好奇地看。

    莫先生坐在那里,好整以暇,并没着急看,他是以不变应万变。

    而当人们看到那细颈瓶上的底款时,脸色便变得格外微妙。

    所有的人都盯着那底款看了半晌,之后,颜色各异,面面相觑,最后,终于有人觑了莫先生一眼。

    莫先生从开始的笃定,到后来的疑惑,再到莫名。

    他额头抽动了下,也凑过去,口中道:“这底款便是伪造得如何高明,这也不可能是真正的宋代钧窑,这只能是雍正仿——”

    他话说到这里,顿住了。

    他盯着那底款,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

    因为他看到,那底款上赫然用红双圈蓝字篆刻着一行字。

    “瓷语

    1986”。

    ?

    第

    193章

    第193章拍卖会的文物

    《明报月刊》刊登了一篇文章,

    题目是“来自中国的一行诗”,这篇文章用几乎是平铺直叙的语言,讲述了笔者接触初挽所见识的一切。

    这篇文章一出,

    香港文化圈为之惊叹震撼。

    如果把这件事放在更大的时代背景下,

    此时的港人认为大陆是落后的,

    对于落在纸面上的回归带着一种微妙的担忧感。

    但是初挽以不同于香港名媛的遗世独立,犹如天空流动着的一片云,赫然出现在港人面前。

    她看起来并不擅交际,

    穿着也没有时下流行的摩登,她就是简洁自然,

    知性隽永,

    犀利冷静,就那么横空出世。

    她就如同她的瓷语,

    明艳莹润,

    剔透纯粹,却又清纯陶冶,

    让所有人眼前为之一亮。

    她接受《明报月刊》的采访,

    和知名大作家谈起中国传统文化,谈起瓷器的历史,谈起中国历史在世界中的地位,

    谈起中国陶器对世界陶瓷的影响,也谈起她对中国陶器发展方向的看法。

    一夜之间,

    “瓷语”和“初挽”两个字,

    瞬间成了名流圈热议话题,

    初挽也接到了无数邀约,

    更收到了香港名媛的晚会邀请。

    对于这个结果,

    刀鹤兮显然很满意:“你一鸣惊人。”

    初挽:“不只是因为我自己,

    还因为有你。”

    她能轻易涉足某些圈子,能够肆无忌惮展现才华,还是因为后面有个刀鹤兮。

    刀鹤兮却道:“不会,你只是因为你自己。”

    初挽听着,笑了:“你对我评价这么高?”

    刀鹤兮没再说话,他垂眼,看那些初挽接到的邀请函。

    过了一会,就在初挽以为刚才那个话题已经过去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他道:“我眼力还是可以的。”

    初挽:“嗯?”

    刀鹤兮静默了片刻,他想说,他看到她的第一眼,就仿佛在琳琅满目的陈列架上看到了稀世名瓷。

    不过他到底没说,反而问道:“你不喜欢这种场合,是不是?”

    初挽:“确实不太喜欢,我想去看看苏富比的拍卖会,如果没有别的事,想回去了。”

    目的已经达到,她觉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剩下的工作属于刀鹤兮的。

    刀鹤兮略一沉吟:“其实我建议你可以参加一个。”

    初挽:“那你挑一个吧。”

    刀鹤兮看了看,便选了一个,那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八零之珠玉在侧简介 >八零之珠玉在侧目录 > 第1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