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顿,晚上还是稀饭。
为了给自己撑面子,爹娘是真的勒紧了全家的裤腰带。
“你个傻妮子噢,娘这是为你好。”
“娘,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我更不能不顾你们的死活,你给我装这么多米,家里还剩多少?”
“家里有。”
有什么有?
杜红英打开了放粮食的木柜子,里面总共不到两百斤谷子了。
“立了秋就打谷子了,不用担心的。”
“娘,打了谷子也要到过年才分粮,这点谷子能吃到过年吗?”想着上辈子自己都没管过这些,满心满眼要当高思文的新娘,娘说他是老师,陪嫁不能少了,要不然要被人小看。
一家子陪着小心最后却落了那样一个下场,越想心越疼。
“你放心好了,你爹会想办法的。”陈冬梅道:“你爹不仅是队长还是木匠,出门做几次工就能挣口粮。”
“不行,娘,我绝对不同意您装这么多大米。”
母女俩僵持不下,杜天全听到母女俩争执的原因后感慨不已:“红英懂事,她娘,要不然就给红英装四个枕头的大米,两个枕头的高粱两个枕头的小麦吧。”
用杂粮充抵一下,杜红英勉强接受这样的安排。
爹娘爱她,上下两辈子都一样。
这辈子,她一定要好好照顾爹娘,不让他们那么辛苦劳累了。
第六章
借口
杜高两家的喜事成为了整个村子的谈资。
临时换新郎,彩礼三转一响。
杜家的陪嫁也丰盛。
从杜家到高家,只需要走两里路,这会儿早已经没了轿子,也不流行马车。
好在那条路比较平整,高志远彩礼又有自行车。
于是,二八大杠的自行车上上绑上了一朵大红花,高志远骑上了车,搭着杜红英双双把家还。
身后是十二挑的陪嫁,风光得很。
进了高家门,证婚人是本村德高望重的赵爷爷。
据说是解放前的举人,老爷子按照新式结婚流程来。
第一件事就是背毛主席语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所有的过程和上辈子一样。
不同的是,这辈子高思文成了一个旁观者。
看她的眼神居然带有愤恨。
呵呵,这才哪跟哪啊,杜红英一点儿也不怕。
被送进新房的时候,杜红英嘴角微翘,高思文恨她她知道啊。
为他准备的婚礼和新房新娘都给了高志远,而他想和文菊同一天成亲的事儿杜红英不同意。
李红梅说文菊在哭,杜红英是清楚的知道文菊哭的原因:她怀孕了!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高安康在七个月后就要出生了。
这两人迫不及待的需要结婚,然后掩饰未婚先孕的丑事。
是的,这个年代还没结婚就大肚子绝对是丑事,更何况是为人师表的文菊。
这也就是为什么打死不同意和他们同一天办婚礼的原因。
上辈子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她杜红英都要讨回来。
高思文对他可以不爱,但不应该伤害。
既然和文菊两情相悦,那为什么又同意让他老娘和自己订亲,甚至在没和自己结婚之前就将文菊的肚子搞大了,脚踏两只脚还技术高明的隐瞒了八年,将她当成傻子一般的折磨。
按新式的结婚流程,新人是要出去敬酒的。
“别担心,我倒的是白开水里面只滴了两滴酒。”高志远低声说:“喝不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