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曾元帅,稍安勿躁。”乔天师摆手,道:“曾小姐今年已有十五岁了吧?”
“是的。”曾礼藩点头:“这个月头,就恰好是十五岁零三个月了。”
“我算了卦。曾小姐二十岁前,阳气尚充,能应付那邪物。你不妨以煞挡煞,默许那凶物的存在。有他在曾小姐身边,短期内能替她挡走不少灾祸。”乔天师沉声道:“可是,在曾小姐二十岁时,请元帅一定要觅一个阳年阳月阳日生的男子,与曾小姐婚配。由此,阴阳合济,调整回来。否则,过了二十岁这一年还不止损,曾小姐的阳寿便会开始锐减。”
曾礼藩疑惑道:“可那凶物不会趁机作乱吗?”
“那日来临之时,就是乔某准备充分,前来收妖之日。”
第141章
第九只小团子14
五年后。
北雁南飞,秋枫瑟瑟,又是一年入秋时。
槐春是北方重城,濒临内海。在绪朝还没有覆灭的时候,它就已经是最早开放的那批与洋人通商的港口之一,白银像水一样哗啦啦地流进口袋。
如今,华国被六大军阀割据统治。早就把与西洋通商的巨大商机看在眼里的军阀,凡是控制地区靠近海边的,都不甘落后,陆陆续续地开放港口与洋人贸易,意图分一杯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激烈的竞争,让各地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优势道路。比方说,槐春原本是什么杂七杂八的生意都做的,现在则演变成了以药材业与纺织业为主的贸易大城。药商与布商的店铺遍地开花,原本进入槐春的洋商数量并未被分薄,反倒有增无减。
不过,凡是来过两次以上,对槐春有点熟悉的人都知道,若想买到最地道、绝不掺假的药材,或者想找一些不那么容易在别处买到的珍稀之品,就要去一间叫紫和堂的药肆里买——因为那是军阀曾家直辖的。
槐春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就各自坐落着一家紫和堂,大门前均悬挂着青赤色三角旗。
城西的紫和堂的大横木桌后,常常能看到一个盲眼的少年坐在那里算账,在烟炉的袅袅药香气中,修长的手指干净利落地拨动磨得圆润的算盘滚珠,冷冷淡淡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其实吧,说他是瞎子并不准确。毕竟,这少年是左眼先天失明,但右眼还是能看见东西的。在这个军阀统治、国土分裂的年代,唯有强者才能在乱世安身,平民就如无依的浮萍,更不用说着少年还瞎了一只眼睛,比普通人还不如。
可他偏偏长了一副昳丽修雅的皮相,让人见之不忘,时不时会惹春心萌动的少女借买药的名义跑来偷看他。
这人便是长大后的燕无淮。十二岁以后,他提出想做点东西,不想再一天到晚闲置在曾家当下人。在宁婧的首肯下,他被梁蓉安排去了学算账,从那时起,他白天常常会在紫和堂帮忙,晚上就在宁婧卧室的耳房里休息。
耳房和卧室之间有一扇不设锁的门。这样的话,既能避嫌,有什么事,又能马上赶到。
紫和堂的管事知道他模样长得好,明明算账的桌子可以在药材柜的帘后进行,他居然荒唐地把它挪到了前堂。这样一来,让客人一进门,就能把少年垂头算账的模样纳入眼底,赏心悦目。
这天,外面一大早便落了一场萧瑟的秋雨。
燕无淮踏入药堂,利落地收起了油纸伞,水沿着伞面的沟壑,大珠小珠不断滚落。
能准时到紫和堂的伙计,都有点儿狼狈。可燕无淮的衣袍却未被大雨波及,连袍角都没被溅上泥点。
坐下没多久,他余光便看到一个人靠在了长桌上,讶异地抬起眼皮。来者是一个妙龄姑娘,穿着融合了西洋风格的高级定制裙裳,那裙裳的设计颇为大胆,把她丰满窈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