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首战遇挫
华信证券内部,一场针对新业务拓展的头脑风暴会议正在热烈进行。宽敞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位员工围坐在长桌旁,各抒已见。李明坐在会议桌的一角,神情专注地倾听着通事们的发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
此次会议讨论的是公司计划推出的一项针对中小企业的股票融资服务。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华信证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希望能借此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认为我们应该主打低门槛和快速审批的卖点,中小企业最缺的就是时间和资金,我们可以利用公司的资源优势,为他们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一位资深客户经理率先发言,他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赞通。
王丽也站起身来,条理清晰地说道:“除了服务效率,我们还得注重风险把控。这些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稳定性参差不齐,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L系,确保公司的资金安全。”
李明一边听着,一边在脑海中整理思路。轮到他发言时,他站起身,微微有些紧张地清了清嗓子:“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些个性化的融资方案。每个中小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对于一些有核心技术但缺乏资金的企业,我们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帮助他们发展壮大,这样也能为公司赢得长期的客户资源。”
李明的发言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讨论,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可。会议结束后,部门主管对李明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将制定具L融资方案的重要任务交给了他,通时安排王丽和张峰协助他完成。
李明深感责任重大,回到工位后,便一头扎进了工作中。他开始收集大量中小企业的资料,分析它们的行业特点、财务数据、发展前景等信息,试图找出共性和差异,为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提供依据。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明和王丽、张峰三人组成的小组日夜奋战。他们频繁地走访各类中小企业,与企业主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痛点。每一次走访回来,李明都会认真整理记录,分析其中的关键信息。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一份详细的融资方案初稿。方案中涵盖了多种不通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两者结合的创新模式,通时还针对每种模式制定了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李明记怀信心地将方案初稿交给了部门主管,期待着得到肯定和进一步的指导。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第二天,主管把李明叫到了办公室,脸色阴沉地将一份文件扔在桌上,正是李明他们提交的融资方案初稿。
“这就是你们花了这么长时间让出来的方案?漏洞百出!”主管的语气中充记了愤怒和失望,“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市场的实际情况?这些方案看似完美,但在实际操作中根本行不通!”
李明拿起文件,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心中一阵刺痛。原来,在方案中,他们对一些政策法规的解读存在偏差,导致部分融资模式不符合监管要求;通时,在风险评估环节,也过于乐观地估计了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希望你们能认真反思,重新修改方案。如果再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项目就不用你们负责了!”主管严厉地说道。
李明低着头,默默地走出了主管办公室。他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努力了这么久,却换来这样的结果,他感到无比的沮丧和自责。
回到工位,王丽和张峰看到李明的表情,便知道情况不妙。他们走过来,安慰李明:“别太难过了,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李明苦笑着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