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
当那根东西开始慢慢的挺动时,顾行烟的回忆开始拉长。
顾行烟没有深切的感情。
第一次认识到这件事情,是在9岁那年。
那时候,她还不叫顾行烟,她还姓谢。
那年,她爱上了画画,只有在拿起画笔时,她才能感觉到,在跟内心的自己对话,山川河流、妖魔鬼怪,没有什么,是不能在她笔下成型的,她无比相信,她画的一切,都是有灵的。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
胖胖的胡老师说她是天生的艺术家。
顾行烟觉得,胡老师画画一般,但很有眼光。
这么一个周末,母亲来接行烟,刚见面的那一刻,她就察觉到了母亲眼里的心虚,她被带到了KFC,点了最喜欢的套餐,最后,母亲讪讪的说:
“烟烟,绘画班咱们先不上了好不好,你小舅想创业,缺点钱周转,反正你现在太小,也学不到多少……妈妈跟你发誓,明年,明年一定给你再报上,到时候再给烟烟报个钢琴班,绘画、钢琴一起上……”
母亲的最后一句话是:
“烟烟,这件事不要告诉你爸爸好吗?”
三小时后,家里迎来了大吵,因为顾行烟不仅将这件事完完整整的告诉了父亲,甚至还说了其他更多的细节,比如“爸爸不在的时候,她跟妈妈吃泡面省钱,省下的钱,都给了小舅”,比如上次爸爸送她的生日礼物,不是她主动给顾芸叶的,是被妈妈送人的;比如那些用了一两年就坏了的家电,其实是小舅上门扛走了……
都是事实。
都是这场家庭大战开始的缘由。
而这一刻,顾行烟发现自己没有感情,不是因为她不顾母亲的请求,揭露了这些。
而是因为她发现,以前她不说,只是因为怕麻烦,她打心底里认为,处理争吵和纠纷,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而现在,有人碰了逆鳞,她就像是被激怒了一般,再也顾不得麻烦。
她最不能忍受的,不是因为母亲挪用了这笔钱补贴小舅,也不是因为上不了绘画班,而是因为母亲说起绘画这件事时,那恍若不在意的态度。
那年9岁的她还不知道,这叫做心之所向,犯者必诛。
之后便是长达半年的争吵、冷战,最后离婚。
这半年里,顾行烟看了不少心理书籍,很多字认不来,就只能边查边猜。
看得越多,她就约莫觉得,此时的她应该产生内疚,也就是说,因为自己的某种行为,造成了不太好的后果,从而进行移情基础上的个体反省。
其实她大可先跟母亲沟通这件事,或者在更早的时候,她能制止事情走向无法挽回的境地。
她的纵容和怕麻烦,是家庭破裂的原因之一。
顾行烟想得很透彻,可却悲哀的发现,内疚这种情绪,她没有。
这一年,她突然发觉自己身处一座孤岛。
无人来,她打算自救。
她将心理书翻到最后一页,书上写着: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
顾行烟默念了三遍,在争夺抚养权的法庭上,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选择了顾母,然后改名叫顾行烟。
之后的一年,顾母快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这场婚姻失败的打击,让她短暂的清醒了过来,终于决定,不再无限制的帮扶弟弟。
这其中,顾行烟做了不少努力。
等顾母有了改变后,顾行烟开始了第二步,她玩弄的第一个男人,是自己的父亲。
当然不是乱伦的玩弄。
而是她清楚的知道,富有责任心的父亲舍不得她,她的电话里从不请求探望,从不挽留,却总是能让一个3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