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才是承担不起的历史责任。
换句话说,王侍中家里那几箱子的古董,防御效果上可比他的坞堡庄园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有鉴于此,故而穿越团队表现出了异常的耐心。沐晨先是下令将王晏的宅子与家人封存看管,伺机仔细清点;估摸着王侍中已经逃到了郊外庄园,才悠哉游哉的召集部队,乘着一匹小马从皇宫出发,不紧不慢地沿着官道赶往城外。虽然穿越以来苦练马术,但平日里终究没有实战操作,这一次踏上长街也是慢条斯理,尽力调整速度。
如此一来,等沐晨一行溜溜达达走出宫门,建康城里已经把消息上上下下疯传了个遍,都知道朝廷已经撕破脸皮,颁下了谕旨要收拾侍中王晏王大人。诡异政潮如此汹汹而来,城内的高官都是闭门不出暗自窥探事态,只有一无所知的平民大敢兴趣,议论着渐渐聚集到了台城门外。等到沐晨的仪驾驶出台城,四周便是一阵的嗡嗡叫嚷,渐渐有人围了过来。
这几日特种部队奉命分发食物,处事之间公允平稳妥帖周到,已经在建康城内外打下了极好的名声。纵使现在列阵而出,百姓见了也并不惊慌,有些胆大的还冒险跟来,缩在马队后面悄悄张望。沐晨坐在马上一览无余,却示意诸位兵哥不必阻拦。于是众人纷纷跟上,逐渐在马队后面缀成了蜿蜒曲折的一条长龙。
等他们走出城门的时候,这架势简直像是浩浩荡荡的带队春游了。
如此声势浩大人人景从,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慢腾腾摸到王家郊外的坞堡。王家在建康城外经营已久,营造的坞堡高墙厚壁、四面环水。门楼上人影憧憧往来纷杂,各个护卫都是披挂整齐,手扶刀剑。
这些侍卫是王家立足建康的底牌,每一个都是精心挑选的家生奴才,从来只知主仆不知君臣。就是南朝皇帝车驾在此,他们弯弓射箭也是毫无犹豫。但即使这样忠诚可靠的侍卫,看到下面熙熙攘攘强势围观的上千百姓,心里也觉得有些怪异的发怵。
但朝廷车驾既然到此,王家自然也不能毫无举动。很快就有一个管家模样的人从门楼上缒下,被人领到了沐晨马前。这人本来也预备了一肚子气势汹汹的说辞,但看到四周人头攒动、全是叽叽喳喳满眼好奇的围观群众,登时气场就萎了三分。
他硬着头皮向前行礼,然后开口为王侍中辩驳,说自家主人不过是归隐田园而已,朝廷何必苦苦逼迫?如此凌逼名士,难道是要效仿桓帝灵帝的党锢之祸么?
党锢之祸算是东汉以来钳制皇帝最大的政治正确,王氏说出这等言辞,明显是被激怒已极,不打算留什么脸面了。
沐晨浑然无所谓,却示意身侧的涪陵王上前询问:“至尊已有诏令,臣下自当遵从。难道王侍中要抗旨不从,在这坞堡里顽抗到底么?”
管家倒也硬气,当着涪陵王一拜到地,语气强硬之至:“我家主人已经说了,若是成王失权,管、蔡秉政,再怎么样的诏令,也不过是乱命而已!”
这一句话语出惊人,管家一气说完,便匍匐在地、闭目等死。但四周的兵士毫无动静,反倒是涪陵王脸色惨白,下意识连连后退,回头看向了自己的宝贝侄儿衡阳王所以这是要做什么?
想到此处,披着狐袄的涪陵王都打了几个哆嗦。
沐晨这一番话近似自言自语,只有身边寥寥几人听得清楚。趴在地上的王氏管家一头雾水,不敢说话,只有王治王博士捧场:
“修德化远,圣贤嘉之。殿下打算如何培植德行呢?”
沐晨摇了摇头,语气中甚至似乎有了一丝哀婉:
他这句话说得情真意切、极为真挚,就连王府的管家都满脸疑惑,不由仰头看着马上形容端丽的少年,不知道这位贵人到底是故意戏谑,还是真心信仰儒学,要搞什么以德服人。只有王治神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