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这兵部尚书当得也未免太轻松惬意了!”
张何宗听萧承渊在指责自己,心中自是不悦。
自萧承渊登基以来,他这老臣的地位逐渐被忽视了。
他面不改色,声音恭敬但却坚定:“陛下这样说老臣,老臣可是深感委屈。这军粮供应紧张问题,非我兵部一家之责,尚需与户部等各部协调。朝廷虽拨款,但资金到位时常滞后,北部军粮供应可不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萧承渊听闻此事,眉宇间不禁涌起深深的沟壑。
他的目光如炬,投向陆延初。
“陆延初,你身为户部尚书,何故延误朝廷拨款之期?”
陆延初在朝堂之上,一向是静默旁听。
此时,见萧承渊问到他头上了,他恭敬地回应道:“回陛下,关于资金到位不及时的问题,臣早有耳闻,并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北部地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给粮款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之途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天灾人祸,如恶劣天气、盗贼出没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粮车受损、延误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尽管已经严格按照规定拨付了款项,但实际抵达北部边关的时间往往会有所延迟。”
听闻陆延初的回答,张何宗发出一声冷哼:说来说去,还是跟他户部没关系了?
面对张何宗突如其来的蔑视,陆延初仍旧保持着良好的风度,缓缓问道:“张大人此举何意?陆某不太明白,能否赐教一二?”
张何宗未曾料及,陆延初竟会如此直接地反问自己。
于是他冷然回应:“陆大人,你说你做了详细调查,却一直在强调客观原因,以路途艰难、天灾人祸为托词,岂不是有失职之嫌?”
陆延初深感张何宗言辞犀利,但仍然保持着微笑:“张大人此言差矣,我并非在为自己开脱。事实本就如此,这些客观因素确实是影响粮款及时到位的重要原因。难道张大人认为,这些困难都不存在吗?”
张何宗有些不可思议,陆延初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今日竟能如此从容不迫地应对自己的质疑。
片刻,他不甘示弱地回应:“陆大人莫要把话说得如此笃定,难道就没有一点人为的因素?我看你是在故意避重就轻,想把责任都推给外界!”
陆延初身为户部尚书,对于财政支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他依旧神色平和,缓缓道:“每年拨付的款项和物资,陆某都亲自过问,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力求能够真正惠及百姓,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流转过程中到底有没有猫腻,那得请示圣上,仔细彻查,以正视听!”
话音刚落,朝堂之下已是波澜暗涌,气氛骤紧。
一些心虚的大臣们头上开始冒出了细汗。
他们纷纷交换眼神,心绪难宁,生怕萧承渊一声令下,便要将这场风波引向对他们不利的深查之中。
萧承渊端坐于龙椅之上,下方大臣们的微妙反应尽入他的眼底。
他心中暗忖,朝堂之上,中饱私囊的情况定然存在,这些看似光鲜的臣子背后,究竟有多少双手染着不可告人的污点?
但若真的深入彻查,必将掀起一场波澜,牵连出那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网。
眼下,最迫在眉睫之事,无疑是先平息暴乱事件,以及尽快稳定民心。
至于那些财政拨款中的漏洞与弊端,暂且按下不表,待到风平浪静之时,再行秋后算账,逐一清算那些蛀虫们的罪责。
“北方军费拨款之事,暂且搁置审批,各州、郡呈报解决方案。”萧承渊沉声说道,“当前首要之务是妥善处理南方家园重建和瘟疫问题,以及做好难民的安抚工作。”
退朝后,张何宗与吏部尚书孙寅礼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