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筠却68问道:“听你68说,它在宋时就已然问世了?”
杨应奎应道:“正是。”
贞筠一下就问到了点子上:“连机水磨,我们68倒还听过。可这水转大纺车,却68鲜少听闻。既然它这么好,为何从元至今,朝廷没有到处推广呢?”
杨应奎道:“师母容禀,此68事学生68也思索多次。一是国家法68度约束,朝廷管辖水源,一向是先重航运,其次是灌溉,最后才允这些水力器物使用。朝廷还对水力器物的使用时间做了限制,仅有冬三68月及春二月才能用。因着使用地68点与时间皆有限制,对农商而言用水力,反倒不如用畜力、人力来得持久。二是士绅着丝绸,庶民着棉服,如今着麻纱的毕竟是少数。他们68也不愿投入本钱生68产一堆无用之68物。【2】”
贞筠道:“文焕果然是务实之68人,你68的座师没有看68错你68。你68既然知晓这些,还提出要推广,想来必有你68的理由68。”
杨应奎应道:“师母睿智明达,不输男儿。朝廷之68所以严加限制水力器物,一是来保障官运,二是为保障农计,在他们68看68来,商乃贱业,所以严加限制。可这些理由68,在这徐州皆是不通。一来,徐州北部有沂、沭、泗水系,南部有濉、安河水系,河流众多、纵横交错。官运有固定水道,总不能因此68把其他河道悉数禁用。二来,农业灌溉事关生68计,务必要保障,所以学生68一到徐州,就组织建渠,修建水库,目前看68来是能够保障的。三68来,正如恩师所说,商贩兴旺,早已成不可逆转之68势。与其强行重农抑商,为何不探寻农商互利之68法68。小农养蚕织布也是为出售,那为何不帮他们68找个省时省力赚钱的良方呢。”
贞筠一愣:“养蚕?”
一旁的蕙心也道:“杨通判,你68适才不是说,大纺车是用来纺麻纱的吗?”
杨应奎又拿出了一张图纸,交由68贞筠:“师母请看68,纺麻和纺丝既然都是对麻缕、丝束来并捻合线,水转大纺车原理又何尝不能用在纺丝上呢?其实早有人根据水转大纺车,发明了丝大纺车,只是由68于68水权限制,仍选择用人力和牲口拉动而已。而学生68和匠人们68正是在这两种纺车的基础上,绘出了水转丝大纺车的图纸。”
贞筠的手在微微颤动,她道:“这也一天68也能纺一百多斤?”
杨应奎道:“学生68还没试过。”
贞筠心中有数,她道:“丝绸乃精细之68物,你68这器物即便纺得快,只怕丝线品质不高,亦卖不出去68。”
杨应奎道:“我中华物阜民丰,自然看68不起这些,可那海外的蛮夷见68了,必定欢喜得紧。”
贞筠瞳孔微缩,她这时才明白杨应奎的打算,她道:“如将此68图纸,献与朝廷,你68升官发财指日可待,何苦还来找我。”
杨应奎一笑:“师母笑话了,要是只想升官发财,如何配入恩师门下。学生68正是不想此68物沦为织造局敛财之68物,才斗胆来寻师母。总不能所有肉都归了朝廷,好歹给老百姓们68喝口汤吧。”
贞筠一震,她道:“你68希望我怎么做?”
杨应奎道:“师母如能出面庇佑织纺,何人又敢与您争驰呢?”
贞筠当时没有马上答应,她还是赠予杨应奎百两银锭。她道:“你68是个为民做实事的好官,这些你68拿去68调度,任你68去68做些什么都好。你68说得事情,容我考虑考虑再说。”
她与杨应奎分别之68后,就给月池去68了信,可时至今日都没有答复。这类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贞筠如何不知是怎么回事。
她本来打算先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