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3章
如,有些男人会骂家庭主妇”又不挣钱!“或者”是谁养着你呀?“之类的话,也听到过有人说”钱随便你花,还有什么不满的呀?“之类的话,这都是多么无情的话呀!经济地位跟人的价值毫无关系。公司职员和家庭主妇只是劳动场所和任务不同,完全是”虽不同但平等“。

    青年:的确如此。

    哲人:他们恐怕是非常害怕女性变得聪明、比自己挣钱多或者是跟自己顶嘴之类的事情。他们把人际关系都看成是”纵向关系“,害怕被女性瞧不起,也就是在掩饰自己强烈的自卑感。

    青年: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陷入了想要尽力夸耀自己能力的优越情结呢?

    哲人:是这样的。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青年:嗯,的确。我在想要表扬他人的时候,心中多少也会有些”操纵“意识。企图通过说一些恭维的话来讨好上司,这也完全是一种操纵吧。反过来说,我自己也因为被某人表扬而被操纵着。呵呵呵,人就是这么回事吧!

    哲人:在无法摆脱纵向关系这个意义上的确如此。

    青年:很有意思,请您继续说!

    有鼓励才有勇气

    哲人:在说明课题分离的时候我说过”干涉“这个词。也就是一种对他人的课题妄加干涉的行为。

    那么,人为什么会去干涉别人呢?其背后实际上也是一种纵向关系。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

    去干涉。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这是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

    当然,这里的干涉就是操纵。命令孩子”好好学习“的父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也许本人是出于善意,但结果却是妄加干涉,因为这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操纵对方。

    青年: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也就不会再有干涉吗?

    哲人:不会再有。

    青年:但是,学习的例子暂且不谈,如果眼前有一个非常苦恼的人,那总不能置之不理吧?这种情况也可以说一句”我若插手那就是干涉“而什么也不做吗?

    哲人:不可以置之不问。需要做一些不是干涉的”援助“。

    青年:干涉和援助有什么不同呢?

    哲人:请你想一下关于课题分离的讨论。孩子学习的事情,这是应该由孩子自己解决的课题,父母或老师无法代替。而干涉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预,做出”要好好学习“或者”得上那个大学“之类的指示。

    另一方面,援助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青年:这种作用并不是强制的吧?

    哲人:是的,不是强制的,而是在课题分离的前提下帮助他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也就是”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直面课题的是其本人,下定决心的也是其本人。

    青年:既不表扬也不批评?

    哲人:是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青年:鼓励?……啊,以前您说过日后要对其进行说明的一个词。

    哲人:人害怕面对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纯粹是”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首先应该找回受挫的勇气。

    青年:哎呀,这不是又绕回来了吗?结果不还得是表扬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目录 > 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