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所顾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不要瞻前顾后,可以从这里开始。
青年:从这里开始?
哲人:是的,从这间小小的书房开始。我前面也说过,对我来说,你是不可替代的朋友。
青年:……
哲人:不是吗?
青年:求之不得,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我有些害怕,害怕接受先生的这项提议!
哲人:害怕什么呢?
青年:就是交友课题。我从来没有与先生这样的年长者交过朋友,我一直都不清楚自己到底会不会有忘年交,抑或是应该看成师徒关系!
哲人:无论是爱还是交友,都与年龄没有关系:交友课题需要一定的勇气,这也是事实。关于你和我的关系,我们可以逐渐缩短距离,保持既不靠得太近但又伸手可及的距离。
青年:请给我一些时间。再一次,就一次,请给我一点儿独自思考的时间。否则的话,今天的讨论需要思考的内容就太多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一个人静静地反复回味一下。
哲人:理解共同体感觉的确需要时间,根本不可能一下子理解所有内容。你回家之后请对照着我们之前的讨论好好想想。
青年:我一定会的……即使如此,您说我看不见他人只关心自己还是对我打击很大的!先生,您真是太可怕啦!
哲人:呵呵呵……你看上去谈得很高兴啊。
青年:是的,很痛快,但也有痛苦,痛苦不堪,就像扎了刺一样痛苦。不过,还是痛快的。我对与先生的辩论好像已经有些上瘾了。刚刚我才察觉到,有些情况下我并不仅仅是想要驳倒先生,或许也希望被先生驳倒。
哲人: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分析。
青年:但是,请不要忘记。我并不会放弃驳倒先生和让先生拜服的决心!
哲人:我也很高兴,谢谢你!那么,等你想好了请随时过来。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青年认真地思考过了。阿德勒心理学彻底追问了人际关系,而且认为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共同体感觉。但是,真的仅仅如此就可以吗?我难道不是为了完成更多不同的事情才来到这个世界的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要过怎样的人生?青年越想越觉得自己渺小。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哲人:好久不见啊。
青年:是的,大约隔了一个月了吧。那次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共同体感觉的意思。
哲人:怎么样呢?
青年:共同体感觉的确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想法。例如作为我们根本欲求的”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这是一种说明我们是社会性生物的深刻洞察。
哲人:是深刻洞察,但是呢?
青年:呵呵呵……您已经明白了吧。是的,但是还是有问题。坦白讲,宇宙之类的话题我一点儿也不明白,感觉这些话里充满了宗教气息和十足的佛教气味。
哲人:在阿德勒提出共同体感觉概念的时候,同样的反对言论也有很多。心理学本应该是科学,但阿德勒却开始谈论”价值“问题,于是就有人反驳说”这些不是科学“。
青年:所以,我自己也认真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会不明白这个问题,结果我认为也许是顺序问题。如果突然考虑宇宙、非生物、过去或未来之类的事情,根本就摸不着头脑。
不应该这样,而应首先好好理解”我“,接下来考虑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我和你“的人际关系,然后再慢慢扩展到大的共同体。
哲人:的确如此,这是非常好的顺序。
青年:因此,我第一个要问的就是”对自己的执著“这个问题。先生您说要停止对”我“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