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去。
带了蔺珈两年,老交情了,或许也因为在暑假期间,李佳怡状态很放松,全然不似平时的色厉内荏,她故意逗蔺珈:“都查过成绩了,现在还记得自己考几分吗?我这边有份年级名单,要不再看看?”
蔺珈不是很想说话,她接了下,直接塞给迟意,冠冕堂皇道:“迟意更感兴趣,我孔融让梨。”
迟意:“……”
李佳怡夸道:“迟意这次成绩不错哦,好像是年级第七,很棒。”
迟意垂眸,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是先看第一行的位置,刚瞥到水字旁,她倏然醒神,忙克制住视线,艰难向下划去。
她在第一页第七行的位置看到自己。
最前面那个数字“7”格外显眼。
原来真的是年级第七啊。
7和17是她的幸运数字。
这时,又有其他同学过来,李佳怡顾不上她俩,翻着表格和毕业证,不厌其烦地叮嘱着注意事项。
迟意没好意思一直挡在旁边碍事,她匆匆看过,放下成绩单时和李佳怡道别,然后和蔺珈一起离开。
“满满,你怎么不报景城的学校,不然以后我们还能在同一座城市。”重新接触到外界闷热的空气,蔺珈感慨。
她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景城的一所音乐学校。
她去年便确定了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年初时参加了全省统考和个别院校的单独考试,那阵子格外忙,全国各地跑,几乎以酒店为家了,好在专业课成绩不错。
迟意无辜:“我报了的。”
蔺珈懒得搭理她:“得了吧,你要能越过第一志愿直接被第二志愿录取,我现在就去年级办报名,头悬梁锥刺股的复读一年,明年跟你上同一所学校。”
迟意确实报了景城的学校,但怎么讲呢,她第一志愿是滨城大学,第二志愿是景城大学。两所学校都不错,但景城大学更好一些,分数线也更高一些。
分数够上景大,那一定能上滨大,但够上滨大,不一定能上景大。一般人都会把第一志愿填成景大,第二志愿才是滨大,但迟意恰恰相反。
结果显而易见,要不就是直接被第一志愿录取,完全没有滑档到第二志愿的机会,要不就是第一二志愿全部滑档,看第三志愿如何。
总之,景大填报了,又好像没有填报。
最开始蔺珈还以为迟意粗心填错了,特意指出,让她及时修改,没想到她是故意的,并且坚持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些任性,也不知她到底是想就读景大,还是就读滨大。
在6月25日之前,迟意和迟聿在外面,都没有研究过那本报考指南,还是查询过成绩,这才开始考虑要报考的学校。
乔书庭提议景城大学,一是迟意从小在景城长大,比较熟悉,二是他们也都在景城,方便照顾迟意,但阳城考生多分数也不值钱,迟意报景大稍稍有点危险。
迟长山提议阳城大学,理由同乔书庭。
迟惟东倒没考虑那些外在原因,他从学校实力、专业、师资等分析,给出了几个中肯建议,但更多还是要迟意喜欢,要她自己做决定。
迟意选了滨城大学。
因为它在海边,因为曾经翻看江怀野的朋友圈,发现他很喜欢大海,每年都要至少去海边一趟。
网上填报期间,蔺珈和蒋贺宇都联系过迟意,询问彼此的成绩与志愿学校作为参考,蔺珈参加过艺考,选择明确,蒋贺宇则犹犹豫豫。
江怀野也曾和迟意聊过一次,但只是问了迟意的成绩,像是验收个人努力成果一样,在得知准确数字后,又像哄小朋友似的夸了她。
盯着对话框,迟意犹豫很久,最终没有询问他会报哪几所学校。
但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