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后哪天真的彻底变心了,可怎么办呢?
出版社下半年要忙的主要是书展和订货会,两项合二为一,也叫展定会,不仅为图书行业提供便利,也对市民开放,方便读者、作者、出版商以及媒体的互惠互通。
齐震和发行部门的领导混得熟,关系好,常派手底下新人去书展学习交流,名义上是这样,现实里就苦多了,你到了现场不是光站那看的,摊位上有的是活计等着你,跟搬砖的没啥差别。
杨之玉开始工作那两年都会被齐震派去书展干活。有次,她抱着一摞畅销书,呆呆看着主舞台上一个知名作者在做新书发布会,还请了位小有名气的电台主持人控场,而他的编辑就像经纪人一样在后台与出版社大小领导寒暄,与订货商热络交谈,那一刻,她突然羡慕不已,想着编辑的高光时刻应该就是这样了吧!
可齐震那时候不知从哪冒出来,站在她身后,好似看穿了她的心思,微微凑近,顺着她视线抬手,指着台上激情澎湃的作者,不轻不重说了句:“知道吗?他以前是咱部门的总编。”
杨之玉惊讶转头,张大嘴盯着他,她确信齐震应该能看清自己口腔的构造,因为她几乎能数清他的睫毛。
想说的话突然咽回去,齐震与她的距离已经超越了警戒线。
还好,他及时收回身子,又变成那挺拔傲然的军官模样。
杨之玉没想太多,毕竟齐震是领导,这只是一次稀松平常的领导关怀下属的小举动吧
忆樺
,她单纯地想。
后来,当她得知齐震是万花丛中的工蜂后,下意识保持距离,不过齐震也从未逾矩,而且有几年真的像练兵一样练她,她逐渐有了好的选题,做出几本畅销书,给知名作者办了新书发布会,再也不是去书展搬砖的黄毛丫头了。
原来,学而优则仕,有的时候,编辑不一定一辈子做书。她也恍悟,真正想做出畅销的好书来,还是要站在作者的立场和角度,引导和激发他们把最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编辑不是作者的附庸,而是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彼此成全,相互成就。
这些年来,自己也了大量书籍,专业的非专业的,闲下来就摸一本看看,知识的习得总是不亏,这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厚重了些,与作者对话也更有自信,也能聊出东西来。
本着这样的原则,杨之玉和几个大作者建立友好关系。成人世界的关系维系耗时耗力,不来点实在的看家本事,谁能在心里真正瞧得起你呢?
“没有交换价值,就很难维系长久关系。”齐震是这么和她说的,“学术圈适用,朋友圈适用,婚恋市场也适用。”
想到这,杨之玉莫名心酸,荣恺一定觉得自己对荣善衡没有交换价值吧,或者有但不多,荣家若是个大商场,那她这消费者的积分估计连停车券都换不了。
第54章
抽风的感觉真好
齐震办公室门开了,老张气呼呼出来,双手叉腰还不忘回头损一句:什么玩意儿啊!
老张是个散仙,在部门一直不上不下,手里有书但不多,也不积极找选题,看样子像是要耗到退休,可如今社里注重业绩,养不了太多闲人,最近上头采取措施“整治”风气,老张首当其冲。
她回到座位,嘴里依旧不依不饶,杨之玉过来劝,让她别着急,社里又不是真的裁员,齐震也是例行程序。
老张笑笑,说你懂什么,这事儿复杂得很,星城出版社已经不是以前的老事业单位了,你不干活,它就卸磨杀驴。当然确实情有可原,市场竞争嘛,多激烈啊!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从咱部门开始?他齐震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倒说我不作为,论资历,我比他久,平时“张姐”叫得亲切,一到事上就撂挑子走人。
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