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姜似锦的一举一动皆在沈从易掌握之中,他的蹙眉,他的雀跃,他的掩饰,他都看在眼里,古井无波的冷眸终有波澜轻微泛起,可很快又归于平静。
书信读完,姜似锦将信复折于函中,他抬头看向阶下的沈从易,问,
“沈相将李将军的书信转呈于我,可是有事要与我商议?”
沈从易微微俯身,“李将军信中虽只提及南方四道,可豪强逞能,世家称雄之事已是屡见不鲜。若坐视不理,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必将危及朝廷,动摇社稷。太后明察秋毫,自是早已洞悉世族纵横跋扈之势,臣今日转呈此信,不过是更添佐证。臣斗胆进言,削弱世家大族事不宜迟,望皇上与太后早作打算,此其一。”
“其二,如今南方四道形势危急,只是各道粮仓储备不足,需向当地富户买粮赈灾,所需资财甚巨,国库力有不逮,昨日皇上已经下诏,向百官公卿募捐,但却并未提及缩减后宫开支一事。”
大梁后宫糜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先皇留下的妃嫔众多,开支巨大,俨然已成为国库的负担。
“太后母仪天下,心系万民。故臣希望长安殿能率先垂范,节俭用度,为皇室宗亲作出表率。”
其实就算沈从易不说,姜似锦也会带头,毕竟减免用度这种得罪人的事,需由上位者先行示范,方能以上带下,形成风气。
“此事沈相所言甚是,今日回殿,我自会谕令后宫削减用度。长安殿每月例银的将会减半,以资国用。”
“谢太后圣恩。”
谏言完毕,沈从易直起身,李鸿岳信中所言之事,甚为隐秘,故他又道,
“李将军信中所言,不宜外传,太后阅后可交由臣焚毁,以免横生枝节。”
区区小事,自可代劳,姜似锦起身走至烛台,将书信的一角触上火舌,烧毁了书信。信纸泛着猩红的灰烬,在倾倒的茶水中化作一缕青烟,最终消散在空气里。
殿内的气氛随着火光的熄灭而变得有些凝固,沈从易已无事可议,却并未退下,只因他还有未竟之事。
“沈相今日入宫,为的应不止此事吧?”
终是姜似锦打破了一室沉寂,他转过身,静静望着沈从易。
沈从易亦沉默地看着他,良久后躬身一鞠,沉声到,
“皇上大婚之夜,臣...万死冒犯了太后,却偶然得知太后是...男儿身。这些日子臣日夜思虑,也不解其中关窍,所以今日进宫特想请太后为臣解疑答惑。”
垂下的视野里出现了宫装华美的衣摆,轻搭于臂肘之间的是一只手纤薄的手掌。
是姜似锦缓步走下了台阶。
沈从易在搀扶之下直起身来,抬头正望见姜似锦的浅浅一笑,
“沈相且听我说个故事。”
从知道自己穿书的那一刻起,姜似锦就无数次设想过,若被人发现身份,他该怎么解释才能保全自己,后来还要加上如何保全梁枫。
若实话告诉这些人,他们所在的世界不过是一本只有大纲的,而他则是个原因不明的穿书者,他一定会被人当做疯子。
也想过要借助怪力乱神来解释他由女变男的怪像,可是他发现这个世界虽然崇佛尚道,有巫蛊信仰,可是当权者们明明白白地只将作为其当做愚弄民心,稳定社稷的一种手段,他们骨子里唯一信仰的,只有权力。
姜似锦为此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就只能从原身入手,他仔细翻阅了原身留下的所有物品。
偶然情况下,他发现原身入宫后便极为隐秘地在资助着民间的某个人,不过这种资助持续时间很短,在她入宫第二年就彻底断绝了,是以无人知晓。
可众所周知,原身孤苦一人,并无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