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等名声,到底是正经宰执,不算谁辱没了谁?”
“可是那吕氏女比段智兴大了三岁啊。”
吴扶更加无所谓,“女大三抱金砖吗?”
说的轻巧,感情不是你娶,不过仔细想来,还真有点儿道理。于是他招来段智兴委婉的疑问,没想到人家果真同意了。
扎根大宋最重要嘛!
赵官家大松一口气之余,赶紧找了个高僧算出来,两家婚约都有问题,双双解除了婚约。同时,不免在心里暗暗思忖。小吴这种天赋,不去当官媒,是不是有点儿太屈才了?
——小剧场番外——
提问:“三言二拍”中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是不是以宋世祖赵玖解决宗李两家的婚事为原型。
中兴鸭:没可能吧,这故事背景出入太大。
八卦星球: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乱点鸳鸯谱一词是宋世祖自嘲产生的,以前并没有。
原学巨子:严谨一点儿,好吗?故事中,两家人是因为冲喜,怕女儿守寡,才把儿子装成女儿嫁过去,没想到小男女把持不住,做出苟合之事。中里两家虽然各自悔婚,但是都恪守了基本的道德。
烽火连三月:可能有个灵感吧,这部创作背景是宋末,谁也不敢拿中兴之主宋世祖开玩笑呀。
第129章
飞来捷报做纸钱
在赵官家带来的近臣群策群力之下,这桩有可能影响到太原府建设的婚约-自由恋爱危机终于被和平化解。
虽然赵官家觉得自己好像成了居委会的,有点郁闷。但是别人明显不这么想,段智兴就很高兴,和大宋高层更加紧密。杨沂中虽然不说什么,但明显感觉松了口气。弄得赵官家已经想把那位马公子调到身边来让静塞郡王仔细观察。李彦仙和宗颖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如释重负啊。
丝毫不介意自家孩子被打发走接受考验去了,官家说的对呀,耐不住寂寞,受不得繁华的引诱,你们还搞什么海誓山盟,老老实实嫁娶得了。
但这事儿忙完了,太原城的建设视察就不能再拖了。当年赵官家对于这座城市的定位,就是恢复到赵光义破坏之前的水平,即周长四十里的坚城要塞,宗颖在建成这方面儿明显是比陈规差一筹的,但他的长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之前那个钉子路口,又因为军民融合的好,太原虽然四年前才来了个地裂天崩,但如今却是欣欣向荣。
这日雪后初晴,地面虽然有些结冰,赵官家却执意来了兴致,非要出门看一看。杨沂中等人拗不过他,只好陪着一起,其实这些年经费不足的前提下,宗颍无疑已经做得很好了,反正要扩建,赵官家当年石破天惊炸开的城墙干脆没有修补,反而作为一个景点留了下来,好让人知道建炎天子的文治武功和天命所归,对此赵玖嘴角抽了一阵,还是没说什么,但坚决要求立个牌子,宣传黑火药的功效。
其他的地方零零总总,丁字路口全部被拆除,当兵的轮换着上下午干活,但宗颍整天宣传这是北伐大军为家乡做贡献,不是给哪家达官贵人当杂工,弄得来往市井人家都挺尊重他们的,因为和西辽、蒙古的贸易日益通达,长安、银川和兰州的繁华也直接带动了太原的商业往来,反正赵官家微服走了一上午起码见了一对契丹商队、几个蒙古汉子和吐蕃人,更不用说那青衫折扇的江南富商了,沿街的正店不少都是熟面孔,都是东京、扬州、杭州等来开的分店,有李晋王这尊大神镇着,连收保护费用的小流氓都没有,真是有点坊市俨然、人间烟火的意味。
但谁又能想到,仅仅是不到四年前,这里还是北伐的主战场而已,十四年前,白发将军甚至带着满城兵马死守孤城百余日,粮食吃尽城破而死,赵官家看着这些卸甲修路开着玩笑的正卒,忽然道:“王禀老将军可安葬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