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5章
妾,只是不忍心看到你们这般愁苦罢了。但若要你们想开。我也是自认没有办法的。”

    她是没有办法,不过生育这个事儿,只要两口子感情好,在古代社会它就是一个玄学问题。比如说韩元娘在成婚的第八年上,终于无病无灾的生下了一个嫡子。

    据说燕王和王妃喜极而泣,秦王府上下都买了鞭炮放了一整天庆祝。万幸他周围的邻居都是秘阁成员,知道燕王是秘立的太子。没人跟他计较。

    赵官家也很高兴,为这个孙儿亲自去了小名儿:安泰郎。

    孩子满月之后,燕王妃韩元娘抱着他进宫拜见公婆,也是多谢皇帝公公的恩赐。

    谢小满看的笑着,满面春风的韩元娘忽然觉得有点儿悲哀。他身上那种灵动已经一点儿也不见了。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内宅妇人。

    如果她真的能够像西夏历史上那些麻魁首领一样征战沙场,还会如此吗?

    谢小满无从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在照顾孩子之余,更多的精力投入了赵官家喜欢的发明创造,看能不培育什么杂交水稻。

    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她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赵官家要做的事情必然是足以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一样名垂千古的。能在其中出一份力,也不往她来世上走一遭。

    是,书上不一定会有谢小满的名字。不一定会记录她在其中出了多少力,但她知道自己来过做过就可以了,因为她并不想变得麻木不仁或者浑浑噩噩。

    但是。不久之后,谢小满就发现了老天或许还给了她另一个角色,那就是帝王家历史的见证者。

    第172章

    帝王家(下)

    虽然谢小满实在说不出潘妃聪明的话来。但万幸的是,穆王赵阳几乎没有遗传到他娘的愚蠢。

    他知道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永远不该奢求的,因此才能保全自己和孩子们的善终。

    建炎三十二年,天子以穆王就藩建昌府,淮王就藩建康,并正式册立二人的嫡长子为世子,也就是保证这俩孙子一代还是郡王,至于再往后,就不是他该管的了。

    鉴于建炎天子的威望与日俱增,加上他儿子实在不多,言官也没拿这个太叨叨。但与之而来的是一个问题,燕王的继承人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只要问问燕王五个儿子中谁的外公叫韩世忠就可以,只不过孩子现在还太小,有些事情还是要看一看的。

    但谢小满私心觉得,赵官家英明神武了一辈子,在这件事上确实是有点儿犯了胡涂,当然,主要责任并不在他,而在于吴贵妃。

    年过半百的赵官家为了更加投入科研事业,委政于秘阁,同时以燕王监理,这就造成了他很多事并不那么清楚,比如说吴贵妃更为偏爱三孙赵祜,常常抱在怀里哄着。而年高的韦太后则也在所有宋荒灵帝嫔妃去世后来了燕京,把燕王第四子赵祥放在身边养着—这孩子亲娘是她娘家人。

    韦太后也就罢了,快八十了的人姑且算她糊涂,韦家在赵官家治下,也就属于面子情的外戚而已。可吴妃就有点过了,她的娘家可是很有势力的,不说别人,同母弟吴益可是鸿胪寺卿转任安南路经略使,妥妥的大员,还和御营左军都统制王世雄是儿女亲家。这样的情况下,你就不该表露对某个孙儿的过度喜爱,影响燕王的判断。

    所以谢小满觉得。潘贤妃去后,吴贵妃还是没能封后,纯粹是因为赵官家对她这样做的不满。她算是看出来了,自己这位丈夫心目中,儿女情长哪有韩秦王重要,更没有国家安定重要。

    好在谢小满自己想得开。官家毕竟是重情重义的人,对身边的人不会太差。在意识到国朝最尊贵的两个女人所做不对时,会在众臣议事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抱着年仅三岁的嫡孙入场,让他拿着自己的私印玩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绍宋之后简介 >绍宋之后目录 > 第4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