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
随后她松开手,利落转身,将灯笼里的蜡烛吹灭。
徐纾言在她一松开手,就睁眼看向乔昭的背影,看着灯笼熄灭,房间里一片漆黑。
只?能依稀透过月色,看到模糊的身影。
乔昭走至门?口,又停下了脚步,她没回头,就这?样?对着黑暗,冷声道:
“日后不准再派人?跟着我。”
不知是在对黑暗说,还?是在对着黑暗中的人?说。
没等徐纾言答话,乔昭便?拉开房门?,走了出去。
第054章
第54章
永和二十年,
十月初九。秋意深浓,凉风渐起,大军凯旋,
得胜归。
中京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宽阔朱雀门街两侧,人山人海,
热闹纷繁,锣鼓喧天,
百姓难掩脸上的欣喜,
期盼的望着城门外。
乔昭一大早就到了城门外等?候,
她今日身着黑色戎装,外披银色盔甲,头戴青铜盔,战袍飘扬。
坐在?马上,
眸光肃然,眉眼透着英气?,神采奕奕。
她身后?的跟着的是五千定北军。整齐列队,
安静肃穆。
乔昭虽然护送监军提早回京,可她仍属定北军,需要带领五千定北军,
同大军一起凯旋。
十几万大军的凯旋,举国上下,皆十分重?视。朝廷官员,
无论文官武官,
凡事在?朝堂上有些地位的,
从上到下,皆在?城门楼上候迎。
以往宽广的城门楼,
一时间竟有些拥挤。这些可都是北齐的肱骨大臣,奠定北齐江山社稷的基石。
现下皇帝还没来,大臣们三五两人,低声交谈着。
“老师,几日未在?朝堂相见,学生?正要去您府邸拜访。未曾想今日竟在?此见到老师,实在?欣喜。”
一位中年男人弯腰,语气?恭敬的对着面前的老者。这位老者正是北齐三朝太傅,文官之?首,宋祉。
宋祉年逾古稀,须发发白,双目炯炯有神,毫无老态龙钟只态。他笑道:“人老了,腿脚不利索,是该向圣上乞身,告老还乡了。”
中年男人满脸惶恐,更加恭敬道:“老师精神矍铄,身体?康健,定然如日之?恒,人寿年丰。”
宋祉爽朗一笑:“你还是如此能说会道,真是生?了颗八巧玲珑心?。”
那中年也讪讪笑道:“老师缪赞,承蒙师恩。”
随后?他目光一转,看向一直站在?老者身边,安静不语的青年男子。
看起来年纪不大,估摸弱冠之?年。温文尔雅,芝兰玉树。他穿着翠色圆领大袖袍衫,腰束革带,清正雅致,颇有青竹挺拔之?风姿。
绝非池鱼。
中年男人面带犹疑,问道:“这位公子看着丰神俊朗,在?朝中竟从未见过。”
宋祉侧目看向身边之?人,笑道:“我家长孙,今年新上任的翰林院侍读学士,想必你还未曾见过。”
“原来是老师的长孙!难怪第一眼就觉得有人中龙凤之?姿。看着真是仪表堂堂,又?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前途不可限量。”那中年男人说这些好听的话?。
“他资历尚浅,以后?路还长着呢。路走得是宽还是窄,全凭他自己造化。”宋祉摆摆手,无甚所谓的说道。
“此言差矣,学士虽然年纪小,可是学识渊博,又?有老师您保驾护航,定然走的是康庄大道。”男人殷勤笑道。
宋祉摸了摸花白的胡子,道:“我一把老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