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无人敢提罢了。
熙儿先拜别谢长庚,再向刘安梁团等人一一还礼,请众人留步,举动极有风范,就要离去时,忽又想起一事,转身回到谢长庚面前道:“谢大人,哪日你若回上京,顺道路过护国寺的话,代我向师父问一声安,就说我如今很好,日后若有机会,我再回去拜望师父。”
谢长庚颔首。
“劳烦大人了。”
他再次行礼,随即转身,利落地上了马,与来接他的人一道,朝南疾驰而去。
谢长庚目送前方那一队人马消失在了视线里,转身吩咐:“回上京。”
第79章
第
79
章
[vip]
整个上京城中,
今日最为得意之人,当属谢母沈氏。
她本乡间一妇人,
嫁的丈夫虽饱读经书满腹经纶,可惜家道中落,
没有官运,
最后只做了个驿丞。她跟着过了十几年紧巴巴的日子,又不幸成了寡妇,继而担惊受怕了好几年。但她后福大,
她的儿子出息。十几年后的今日,不但封王拜将,还就要娶当今太后的侄女为妻了。
数月之前,
就在谢长庚打赵王的时候,
谢母获悉当今太后有意联姻,惊喜万分,
当即接连三次叫人给在外头的儿子传信,催他答应。前些日,她得知喜讯,婚事要成,
于是又催儿子接自己进京。
一切终于得偿所愿。今日,
刘后身边的杨太监来接谢母入宫,
道太后要和老夫人商议婚事。
这种喜庆的日子里,叫谢母难免第一时间又想起了那个从前被儿子给休了的长沙国翁主。想当初,
自己苦苦劝她回来,她竟还不答应。谢母后来每每想起此事,
便觉意气不平,直到今日,她终于感到扬眉吐气了。
这样的婚事,才真正配得上她人中龙凤的儿子。至于
来接她的杨太监的态度,更是可用卑躬屈膝来形容了。
当今太后身边的红人,在自己面前,也是如此的卑微
,谢母的虚荣之心,在这一刻,更是得到了无限的满足。
她也终于放下了些此前因为儿子执意不带回她孙子的不孝之举而令她生出的失望和闷气了。
谢长庚送她到了宫门外,恭敬地道:“娘,你入宫与太后慢慢商议事情,儿子事完了,晚些再来接娘出宫。”
杨太监在旁笑眯眯地恭维:“早就听闻秦王是个大孝子,今日方知传言不虚。老夫人这般好命,世上又有几人能及”
谢母心里愈发得意。她看了眼儿子,低声说:“庚儿,你莫怪这回娘催你催得紧。实在是你年纪不小了,房中无人,成何体统。何况那个孩子,我一直叫你接回来,你又不听!娘是着急,为了你好啊!”
谢长庚微笑道:“娘为儿子好,儿子知晓。”他说着,忽蹲下身去。杨太监斜眼看去,原来他为老母拿掉鞋面上方才不小心沾上的一片草叶。又吹了吹,吹去边上的一点浮尘,这才起身说:“杨公公,我母亲没见过什么世面,若在太后面前失礼,还望担待些,待我事毕来接人,我再代我母亲向太后谢罪。”
杨太监连连摆手,“太后一直就盼着与老夫人见面,今日终于得偿所愿,可谓双喜临门,高兴还来不及呢。秦王多虑了!”
片刻之后,便有隐身在暗处的眼目将话暗暗传到了刘后跟前,道谢长庚方才站在宫门之外,目送他母亲被人簇拥着入内,直到人不见了,这才离去。
果然是个大孝子。
刘后看着坐在自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