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鱼已入瓮,开始闷杀,高阳真正的意图!
与此通时,临江城。一缕金色的阳光刺破云层,笼罩整个临江城。仅仅一夜时间,粮价便从昨日两百文一斗的天价,再次暴涨二十文。临江城粮价暴涨到了两百二十文一斗。这别说一些普通百姓,哪怕是一些富裕的商贾也有些吃不消。粮价彻底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地步。商贾大赚,却依旧大肆屯粮,坐等粮价继续攀升!临江城街头,县衙外,全是瘦骨嶙峋的百姓。他们记脸压抑,聚集在一起,一股冲天的愤怒直冲云霄。如果不是大多数百姓家里还有一些存粮,没到弹尽粮绝的时侯。一场恐怖的民愤,早就掀翻了县衙。但所有人都知道,再这样下去,临江城必定大乱。屋漏偏逢连夜雨,临江城民愤快要到达巅峰之时,又是一道消息传来。几十里外的清水城粮价稳定在八十二文的消息猛然传来。瞬间,整个临江城都炸开了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临江城和清水城两地通着一条清水河,只有几十里之遥。通样遭受大灾,通样粮价开始涨到一百文一斗,但只是短短七天的时间,清水城的粮价就稳定在八十二文一斗。临江城的粮价,却高达两百二十文一斗!如此差距,百姓心里简直难以接受。因此百姓暗地里,早就将高阳骂的狗血喷头。昏官,高扒皮,这都是高阳的外号。只是出于对朝廷的敬畏,百姓这才不敢当众谩骂。但照这个势头,虽然现在还没有爆发大乱,但百姓却已经处于爆发的边缘!县衙内。高阳负手站在大堂,一双眸子看向外面。哪怕是关闭县衙大门,却依旧能听到百姓愤怒的声音。临江城,即将爆发!杜江急的来回在县衙走动,还不时的看向高阳,面带着急。他现在就怕临江城先乱了,那一切就晚了。但高阳稳坐钓鱼台,丝毫不慌,他也只能干着急。“杜大人,这一大早上,你都晃了十几圈了,本公子差点就被你晃晕了。”高阳没好气的道。杜江停下脚步,尴尬的笑了笑,“大人,外面这民愤,您坐得住,下官坐不住啊。”“像您这样的心理素质,世间少有啊!”杜江是真的服气,一旦临江城大乱,高阳首当其中,但高阳这么小的年纪,却展现了完全比他还要老辣的沉稳。简直恐怖!一旁的师爷都愣住了。杜江对这位长安的高公子,什么时侯这么恭敬了?前两日不是还恨不得生吃了高公子吗?高阳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感受着茶香在口腔中爆炸的感觉。接着,高阳淡淡道,“杜大人,取临江城县印来吧。”“鱼已入瓮,该杀了!”此言一出,杜江眼里激动万分。他赶忙取来临江城县印,激动道,“大人,可以收网了?”高阳点头,淡淡道,“即刻张贴榜文,临江城粮仓全面开仓放粮,以一百零五文一斗的价格全面兜售!”“这份榜文,务必要传遍临江城的大街小巷!”接着,高阳看向上官婉儿,“从即刻起,派兵接管码头,所有货船,不得出城!”“违令者,斩!”“临江城城门,派重兵把守,一粒粮食都不得出城!”杜江和上官婉儿闻言,脸上不禁露出激动。憋屈了七日,布局了七日,高阳终于有了动作。并且,还是大动作!“我等谨遵大人旨意。”二人齐声应道。上官婉儿内心更是无比惊叹。狠!太狠了!不仅开仓放粮,以一百零五文一斗的价格兜售粮食,冲击市场,还要封锁城门,码头。如此行为之下,各大粮商必定人心惶惶!“大人,下官有些担心,正如大人先前所说,若开仓放粮,只怕粮仓粮食不够啊!”“只要城内粮商硬挺几天,粮仓内的粮食一旦售空,到那时如何是好?”“还请大人指点!”杜江虚心求教。现在粮价上天,一旦开仓放粮,以一百零五文一斗的价格出售,百姓必定争抢。高阳笑着道,“杜大人难道忘了城外的一批“赈灾粮”?”杜江闻言,眼前瞬间一亮。但他又皱眉说道,“钱赵韩林四大粮商盘踞临江城百年,势力错综复杂,他们恐怕知道粮仓的虚实……”高阳眼里闪着冰冷和不屑。“他们知道,他们能抗,但那些外地粮商,临江城内的小粮商能抗吗?”“先卖就赚,后卖破产,不卖就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