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2章 是时候挑战一下自我了
    随着唐军兵败浅水原的传到江都城,杨广在直呼痛快之余,心中也不由起了重整河山的心思,当即派出侍卫去宣秦昇进宫面圣。自从大业七年,铁匠出身的邹平人王簿自称“知事郎”,在长白山一带聚众造反,大隋便处处兴起了造反的风潮,以此来反叛朝廷的统治。本来杨广并没有将这些百姓的造反放在眼里,觉得这些乱匪不过是疥癣之疾,高句丽人才是大隋的心腹大患。因此,在王簿起兵作乱之后,杨广还是在大业八年到十年连续三次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可最终的结果是大隋不仅未能彻底征服高句丽,反而因为连年征战导致国力严重损耗,大量士卒折损在了辽东战场上,更多百姓为了不去辽东送死,纷纷起兵造反。眼看天下百姓造反成风,渐成燎原之势,杨广不得不下旨停止征伐高句丽,转而将大部分的精力和兵力都用在了镇压这些造反的乱匪身上。杨广本来的想法是先彻底肃清国内的乱匪,休养生息上几年,待恢复了元气,再重新恢复对高句丽用兵。可不知为何,天下的乱匪却是越剿越多,往往一个地方的匪患还未彻底肃清,其他地方又冒出了一股甚至几股新的乱匪,让朝廷的兵马为此疲于奔命,却是收效甚微。而且有不少乱匪面对朝廷官兵的围剿,不仅没有因此消亡,反而不断坐大。他们跨州连郡,攻城掠地,劫掠百姓,搅得天下鸡犬不宁。面对天下蜂拥而起的乱匪,其他百姓不是不得不背井离乡躲避兵祸,就是被迫加入乱匪,跟着他们一起作乱。更令杨广不安的是,随着天下造反的乱匪越来越多,一些隋朝的大臣也开始加入了造反的行列。前有杨玄感趁朝廷二征高句丽时起兵反叛,进逼洛阳。后有蒲山郡公李密投奔瓦岗寨,让瓦岗军自此脱胎换骨,于荥阳大海寺设伏击杀隋朝大将张须陀。而张须陀的死对于杨广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毕竟张须陀一向被他视为平定天下匪患的最后希望,如今连他都死在这些乱匪手中,他还能再指望得了谁!从那之后,他便彻底抛弃了自已曾经的雄心壮志,整日躲在江都宫中醉生梦死,得过且过,对宫外之事不闻不问,任由形势不断糜烂下去。可如今秦昇的投效无疑是让杨广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在他看来,秦昇既然能以少胜多击败号称大隋精锐的骁果军,对付区区乱匪自然不在话下。而他作为大隋的天子,既不希望将一个分崩离析的江山传给自已的皇孙,也不想让自已死后无颜去见杨家的列祖列宗。因此,如今秦昇已经被他视为重整大隋河山的最后希望,对他的期待甚至更甚于当年的张须陀。毕竟张须陀虽然勇烈善战,身先士卒,深得将士拥护,可他终究是勇而无谋,否则也不会中李密之计,最终落到一个兵败战死的下场。相比之下,秦昇虽然年轻,可不仅勇武不下张须陀,为人更是颇有谋略,极善用兵,堪称就是上天赐给他和大隋的卫霍。有秦昇在,何愁天下匪患不平,何愁大隋江山不宁!而秦昇听到杨广要派自已去剿匪,也丝毫不感到意外。毕竟他来江都投奔杨广,本就不是为了待在杨广身边当他的禁军统领,而是想要匡扶天下,立不世之功业。“臣自投效陛下以来,未立有尺寸之功,却得陛下如此优待,臣一直心有惭愧。如今陛下派臣去剿灭乱匪,臣定当竭忠尽智,为朝廷扫除乱匪,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以报陛下之恩。”“好!朕等的就是爱卿这句话!”听了秦昇的慷慨之言,杨广自然是龙颜大悦,随即沉吟道:“李子通窃据海陵,威胁江都安危,爱卿不如先将他给剿了吧。”听到杨广要自已去剿灭李子通,秦昇依旧没有一丝意外。在后世有关隋唐的和影视剧中,李子通是个连路人甲都算不上的存在。但在历史上,他也是隋末一个经历颇为丰富的枭雄。他早年追随一个名叫左才相的起义军首领,在齐郡长白山一带反叛官府,因为武力出众,得到了左才相的倚重。与其他起义军将领的凶暴残忍不通,李子通为人宽厚仁慈,因此不少走投无路的百姓竞相投奔他,使他很快就拥有了超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简介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目录 > 第22章 是时候挑战一下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