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章
不过他在当皇帝后也沦为新的统治阶级…>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玄:前明后暗>

    <李隆基这一生啊,前半生超神后半生超鬼>

    <简单来讲就是安史之乱后由开放变得保守。>

    <李隆基要对安史之乱负绝对责任>

    <安史之乱直接把盛唐干到中晚期>

    <把唐玄宗换成唐太宗哪儿有这些事儿>

    <不说换李世民来了,就是将年轻版的李隆基丢那里也不会是最后那个结果…>

    <唉,算了,李隆基就是该早死,早死后还可以是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一个档次,结果一个安史之乱就把自己搞得人人唾弃。也不怪不论是喜欢李隆基的还是讨厌他的,都希望他早死二十年。>

    <来谈谈安史之乱后的影响吧,让中晚期的唐不配拥有姓名…>

    <现在一提到唐想到的是盛唐,天俾万国,昭昭有唐!>

    <安史之乱感觉很一般啊,因为有很多文人诗人在记在写,就搞得好像影响很大一样…>

    <个人觉得安史之乱确实影响很大,但也不能说是至暗时刻吧,五胡乱华、蒙古入侵、满清入关哪儿不不至暗了?>

    <相比起安史之乱,感觉还是五胡乱华对整个中华影响巨大。>

    ……

    这个视频的评论区已经从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歪到了争论安史之乱到底算不算至暗时刻。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还真有人和古代帝王共情的???

    李然然万分不理解并表示:你真该和那些想穿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一块儿回去…

    ————

    唐

    开元二十三年

    这时的李隆基还算勤政有抱负,天幕出现后不仅吩咐大臣仔细记录还常在事后与臣子共同商议。

    天幕开始播放视频时李隆基就邀了几个心腹大臣一同观看,互相交流下意见。

    前面都还好好的,甚至是出现五胡乱华时,李隆基还能对着张九龄感叹,“百姓多艰。”

    张九龄则劝谏,“陛下应效仿太宗皇帝以史为镜。”说完还继续补充,“应厉行节俭,万不可不逊民力!”

    后半句话是张九龄委婉表达李隆基这段时日太过奢靡,不是明君所为。

    果然,李隆基一听这话脸色顿变。本来是指着张九龄能夸自己,而不是又说些自己不是明君的话。

    李林甫瞅准时机,给他上眼药道:“张大人,现下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大唐正是繁荣昌盛之际。陛下操劳日久,难道还不能与民同乐吗?”

    张九龄最不喜李林甫这等不学无术只顾专营上的人,同样李林甫也很嫉妒张九龄的品行,两人暗中较劲。

    李隆基敷衍着对张九龄道:“嗯,朕知道了。”但不想改。

    直到这时天幕开始播放安史之乱,开头就是【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唐?这是后世哪儿个不孝子孙搞出的事情!!!”李隆基的愤怒不假,毕竟自己辛辛苦苦将大唐达到此时的高度无论如何都是相当满意和自得,还曾幻想百年后去见太宗陛下,太宗陛下对自己会是怎么赞赏。

    等到视频播放至最后时,张九龄隐约感到不对。“安禄山,史思明?”

    李隆基本人也清醒过来,安禄山不就是开元二十一年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执行死刑,然后张九龄极力劝说不能放过此贼,还断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其日后必反,但是最终自己还特赦了他…

    “所以,玄宗?是朕?!”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朕开创了比肩贞观的盛世,大唐绝不会出现叛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靠刷短视频剧透历史简介 >我靠刷短视频剧透历史目录 > 第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