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他同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秦始皇嬴政想要培养好太子扶苏,唐太宗李世民纠结宠爱孩子和严格教育孩子的中间线在哪里,宋太祖赵匡胤担忧太子会不会和历史上宋朝皇帝的基因一样软弱……
光幕的评论区中大家发现可以发起话题,然后就有感兴趣的人前来交流。
刘彻起初只是在上面随意发了些牢骚,当然这是在屏蔽了与太子相关的一干人等下做的。
他说:“朕现在很忧心啊,太子类朕,朕忧心,太子不类朕,朕更忧心。”
没过多久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在他发的话题下留言:“有时候宁愿他类朕些,有时候又觉得他现在这样很好,一代帝王一代政策,一成不变的政策容易招致亡国。”
这人动不动说什么亡国的话,刘彻本来觉得晦气。不过,在看了他的名字后,刘彻点头认可了,并回复道:
“朕倒不是忧心他要改变政策,而是朕忧心自己啊……我害怕到了老,看到这么像朕的儿子,心中会生起杀心。”
秦始皇嬴政:“……”
唐太宗李世民:“你这么狠毒?”
过了会儿,李世民看完说话人的名字,了然道:“哦,是你的话,这很正常。要不要把李隆基拉来?你俩应该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可以聊。”
刘彻:“李隆基?玄宗?呵,一个载入史册的罪人,朕不屑与他相谈。”
李世民:“嗯……”
欲言又止,算了,刘彻说的也是事实。
突然又有一个人进入话题中说道:“朕倒是更担心宋朝后面那些个软蛋皇帝的性子会不会在太子身上出现。”
嬴政、刘彻、李世民:“???”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好好教育太子,锻炼他的性格,你宋之后应该能摆脱‘怂’的称号。”刘彻认真地回答。
接着他们几人又就着该如何教育太子这一话题深聊下去。
嬴政提议性格较软、偏仁慈的太子必须要送他进军营走一遭,要遭遭罪,不能只死板读书。
刘彻提议做父亲的应该要信任太子,即使知道太子会是你之后的继承人,但太子他必须孝顺啊,所以一定不能听信谗言!
!
!在老到一定年纪的时候,懂得适当的让太子监国,锻炼他的能力!
李世民提议做父亲的应该要将心比心,对待所有的子嗣不能一视同仁!太子应该由做父亲的疼爱,而其余的皇子应该由太子去操心。这样不仅能让太子的兄弟信服太子,还能让太子感到地位的稳固。一定要多和太子谈心,交流感情!
赵匡胤提议不仅要信任太子,还要让太子树立他自己的权威,得到朝臣、民间百姓的支持。去军营锻炼性格和能力,多读书和周围大儒交流学习。还要让他明白兄弟和睦的道理!
……
元封元年
时间又过去了六年,这六年间大汉剑指之处,皆有汉人所在。
这年的大汉太子刘据十九岁,刘彻有心想全力培养太子,同时在和某些帝王育儿聊天中得出,要想拥有一个好的文武全才的太子,太子必须要经历过苦难。
于是才十九岁的刘据被刘彻扔给了霍去病教育。
霍去病的身边还跟着他的弟弟霍光,很稀罕的是霍光和刘据竟然很聊得来。
此时的大汉地图已经囊括了匈奴全部,西域也尽在大汉的掌握下,西域诸国无不对大汉言听计从,南边的小国也皆臣服在大汉天子的威望之下。
……
太初元年
五年时间过去了,刘彻看着后世的华夏地图再比照着现今的大汉地图,怎么看怎么觉得少了点什么。
他的手指向了最下边的两个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