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那边孩子给他盘了个诊所,还能带孙子,比在咱村里有前途多了。」
一来镇上人多,二来……二来还是人多。
在村里,感冒头疼大伙都不吃药,硬扛。顶多是烧起来了,拿个药打个针,又或者脚崴了来贴个膏药……
再不行,那种高血压糖尿病偶尔来输液。
一天到头不知道多闲!
但人家李大夫是个有追求的,两个孙子还小,就一门心思想多挣点钱。
在村里,靠政府发的那点钱,真不行。
宋檀:……
她不由有些无语:「就算如此,你跟上头申请一个下来,也不必这样病急乱投医吧?」
才见人家一面,就打主意把人弄回来?
「你不知道!」小祝支书说的信誓旦旦的:「现在学医的制度,她既然是学中医的,那肯定是中西医结合。中药会,西医打针输液肯定也会!」.
荆棘之歌
441.小祝支书的算盘
虽然只是一面之缘,但小祝支书的算盘珠子都要崩出来了——
「你不是说这医生自己卖药——那咱这不正好吗?村里病人少,不打搅她自己做药。想卖药,托你的福,村里快递多方便!」
「家里有难言之隐,那也好啊!你看,她一个单身女孩子,别的地方还得租房子安顿……在咱村里,药房也有,病床也有,家里摆设什么的,等李大夫一走再添一点……她一个人独享这么大院子,多好呢!」
小祝支书严肃起来:「别看村里穷,有些人托关系都得往这种地方挤呢!」
拉倒吧,托关系的肯定不是想来他们村里。
宋檀心里滴咕着。
不过,小祝支书一门心思,也是为村里打算。
别看他们村人少,可基本都是老年人,头疼脑热的硬扛也难熬,真要是有个急事,他们连120都不会打,地址都说不清楚……
有个靠谱的医生,还真是一个定心丸。不然回头脚崴了都得想法子到隔壁村去——那可远着呢!
这么一琢磨,宋檀也忍不住给小祝支书竖起个大拇指:
「不急,我先打听打听。」
不过,打听消息这种事儿,宋檀差乌兰好几个段位呢!
操心的老母亲一听说村里要没医生了,立刻就紧张起来:
「哎哟!这么快呢!当时那李家福说去镇上开诊所上去带孩子,我们还说政府的福利还有这房子不要可惜了——他咋想不开啊!」
乌兰痛心疾首!
「你说说,去镇上有啥好嘛!自己交保险,一个月挣那三千五千的,现在贴补给孙子,老了老了,孩子养老能有国家给养老靠谱吗?」
「还当他开玩笑的,没想到真要走!」
她也不收拾门口那堆草了,直接袖套一扯洗了手就进客厅去了——
只一眨眼,人就坐到郭冬跟前去了。
然后看着对方正稀里呼噜的吃西瓜,忍不住笑得格外包容——
哎呀呀,看他们村的医生,吃东西都这么香!
郭冬:……
她吃着吃着,总觉得不太对劲。
左边是乔乔,正托着下巴看她啃西瓜。
右边是这家的主人,不知道叫什么反正喊阿姨准没错——
就是笑的挺古怪的,像极了原先村里要给她介绍对象的七大姑八大姨。
郭冬警惕起来:「阿姨,有什么事吗?」
乌兰赶紧摆手:「没事没事,我看你吃的挺香——怎么样?这200块钱不亏吧!」
唉,早知道是村里的医生,她就不收这钱了。这可是中医,搞不好还能给孩子姥爷针灸一下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