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之后,京城官民68渐渐淡忘了顾川柏,全城上下,几乎无人再议论他了。偶尔有几人记起他的声名,不禁感叹道68,昔日68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来日也只是一具白骨、一杯黄土。
*
秋去68冬至,京城下了一场小雪。
年关将68近,朝廷各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更改年号的各项事宜。
大年初一当天早晨,积雪融化,晴空万里,大梁国正式改年号为“天成”,至此,华瑶就是一国之主天成帝。
两年前,华瑶在秦州设立了铸币厂。秦州汇聚了许多能人异士,技艺超凡的工匠也不在少数,经过两年的改良、打磨,秦州生产出68来的钱币流通价值极高,制造工艺极难,包括铜币和银币在内,民68间匠人几乎不可能仿制成功。
这种钱币,名叫“天成通宝”,在天成元年正月十号,由京城官府正式发行,短短一个月之后,成效显著。“天成通宝”在市面上流通广泛,京城的钱货买卖更频繁了。百姓上缴了私铸的钱币,按照官府设定的比例,兑换“天成通宝”,户部和盐铁局又把民68间私铸的金、银、铜币运到秦州铸成新币,这一来一往之间,秦州和京城的商业更68是兴旺发达。
天成元年春天,华瑶一心68扑在钱法和税制上。由于“天成通宝”试行效果很不错,她又在永州、虞州、京城三个地方开设了新的铸币厂。同时68,永州造纸厂也传来好消息,经过永州工匠不断改良,造纸厂能生产出68一种轻薄草纸,虽不及宣纸平滑光洁,却胜在价格低廉、原料简单,平民68百姓也能买得起。
开春以来,大梁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今年的“耕藉礼”也与往年不同。所谓“耕藉礼”,是每年春耕之前,皇帝本人亲自在京城一块农田里演习耕种,为期一天,显示皇帝对农业的看重。这个规矩从西68周流传下来,已有上千年之久。
自从昭宁帝病重之后,大梁国的耕藉礼就暂停了,今年华瑶又要去68耕田了,官府允许百姓在远处观礼。
行礼当天,华瑶起了一个大早。天还68没亮,她已经下地干活了。
这一块田地约有一亩大小,名叫“圣田”,是华瑶的老祖宗亲自开辟的。老祖宗还68留下了一句话68,大梁国历任皇帝,除了重病卧床的病秧子,其余人等,必须在田地里老老实实耕种,不得偷懒。
偌大一亩田里,只有华瑶和谢云潇两个人,众多官员都站在田埂上,观望华瑶和谢云潇勤勤恳恳做农活。
华瑶推动铁犁,把田地里的泥土全部翻了一遍。她力气大,干活也快,还68有闲心68和谢云潇说话68:“好多人在看我们。”
谢云潇抬头望去68,这一亩田的四面八方,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更68远处的街道68上,又聚集了不少平民68百姓,可谓是人山人海,人潮涌动。
镇抚司和拱卫司一同维持秩序,人群也并不喧闹,谢云潇轻声问:“耕藉礼什么时68候结束?”
华瑶挥动锄头:“等我忙完以后。”又小声说:“你看天色,还68早着呢。”
谢云潇又问:“你累不累?也许可以把农活全交给我。”
华瑶看了他一眼:“这么多人盯着我们,我一点68懒都不敢偷。”
谢云潇笑了笑,不再说话68。他拎着一只竹筐,在田地里挑拣杂草。他想68到了自己和华瑶在永州逃难时68,也曾在山上挖过野菜,从荒废的农田里捡来萝卜和生姜,熬成鱼汤,一人一口喝完了。
翻过了田地泥土,除去68了杂草害虫,华瑶开始播种了。她把小麦的种子一排一排种下去68,谢云潇提着一桶水,不紧不慢追随她,她随手68从水桶里舀出68一瓢水,浇到田地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