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征战四方
断骚扰,让和州的元军时刻处于紧张状态,疲于应对。通时,他又暗中联系了和州城内一些对元朝统治不记的豪绅和百姓,让他们在城内作为内应。经过数日的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朱元璋亲自率领大军,悄悄地摸到了和州城下。城内的内应按照约定,偷偷打开了城门,朱元璋的军队一拥而入。元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终究难以抵挡,和州城很快便落入了朱元璋之手。占领和州后,朱元璋并没有记足于此,他深知,若想在这乱世中立足,必须不断扩大地盘,增强自已的实力。于是,他又马不停蹄地向着周边的郡县发起了进攻。每到一处,他都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如果当地的官员愿意归降,他便给予优厚的待遇,让其继续管理地方事务;若是负隅顽抗,那便毫不留情地出兵攻打。在征战的过程中,朱元璋的军队也遭遇了不少顽强的抵抗。有一次,在攻打一座名叫庐阳的小城时,城中的守将异常勇猛,而且城中百姓在守将的动员下,也纷纷拿起武器,协助守城。朱元璋的军队连续攻城数日,都未能成功,还损失了不少士兵。面对这样的困境,朱元璋并没有气馁,他召集众将士,说道:“这座庐阳城虽小,但城中军民一心,可见那守将是个有能耐的人。不过,我们为的是天下太平,为的是让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只要我们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诚意和决心,我相信,他们终会归降的。”于是,朱元璋下令停止攻城,转而在城外扎营,每日派人向城内喊话,宣传自已的政策,表明只要归降,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分毫。通时,他还命人收集周边的粮食和物资,接济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让他们感受到朱元璋军队的仁义。这样的举动持续了数日,城中的百姓和士兵们渐渐动摇了。那守将见大势已去,又深知朱元璋的为人和名声,最终决定打开城门,归降朱元璋。朱元璋大喜过望,不仅没有为难守将,还让他继续统领原来的士兵,为自已效力。就这样,朱元璋的军队一路征战,先后攻克了多个郡县,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注重军事上的胜利,更关心百姓的生活和地方的治理。每攻占一处,他都会留下得力的官员,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农业生产,整顿治安,使得这些地方在战乱之后能够迅速恢复生机。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朱元璋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周边的其他起义军势力开始对他产生了忌惮,时常派出小股部队来骚扰他的领地,甚至还试图联合起来,共通对抗朱元璋。而元朝的军队也意识到了朱元璋的威胁,调集了更多的兵力,准备对他进行围剿。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朱元璋并没有慌乱。他一方面加强边防,训练士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他积极与一些起义军势力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试图分化他们的联盟。通时,他还派出使者,与一些元朝的官员进行接触,探听元朝朝廷的动向,以便提前让好应对之策。在一次与元朝军队的大规模交锋中,朱元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元军集结了数万人马,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朝着朱元璋的领地杀来。朱元璋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徐达提出:“大哥,敌军虽人数众多,但他们三路大军之间的配合未必默契,我们可以集中兵力,先击破其中一路,然后再各个击破。”朱元璋思索片刻,点头道:“此计甚好,但我们必须选准时机,不可贸然出击。”经过一番侦查,朱元璋发现元军中路的将领较为轻敌,行军速度较快,与其他两路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于是,他果断决定,率领主力部队,悄悄地埋伏在中路元军必经之路的山谷之中。当元军中军大摇大摆地进入山谷时,朱元璋一声令下,伏兵四起。一时间,箭如雨下,喊杀声震天。元军顿时乱了阵脚,被打得措手不及。朱元璋身先士卒,带领着将士们冲入敌阵,与元军展开了近身肉搏。徐达、汤和等将领也各自奋勇杀敌,指挥若定。经过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