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集平定江南
杀敌!”说罢,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常遇春的勇猛举世皆知,他所到之处,敌军如割麦般纷纷倒下,一时间,张士信的军队被常遇春的气势所震慑,阵脚大乱。但张士信也不甘心就此败退,他指挥着士兵稳住阵脚,企图凭借人数优势包围常遇春。常遇春却丝毫不惧,他一边奋勇杀敌,一边观察着敌军的阵型,发现敌军中军较为薄弱,便率领着身边的精锐骑兵,朝着中军直直冲去。这一冲,犹如一把利刃,瞬间撕开了敌军的防线,张士信的军队顿时陷入混乱。正在这时,徐达率领的后续部队也赶到了战场,两面夹击之下,张士信的军队大败而逃,张士信狼狈地逃回了平江,向张士诚哭诉战败之事。张士诚听闻,又气又急,却也无计可施,只能继续加强平江的城防,准备让最后的坚守。朱元璋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将平江团团包围。平江作为张士诚的老巢,城防堪称固若金汤,城墙高大厚实,城外设有多重防御工事,城内粮草充足,张士诚还征集了大量的百姓协助守城,大有与朱元璋决一死战的架势。朱元璋深知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他召集众将领,商议攻城之策。徐达建议道:“主公,平江城池坚固,强攻恐损失惨重,不如采取围困之法,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待城中粮草耗尽,敌军自乱,那时再攻城,便可事半功倍。”朱元璋思索片刻,点头道:“徐达此计甚好,但也不能光围不攻,需时不时地发动攻势,让敌军时刻处于紧张之中,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一场漫长的围城之战就此拉开帷幕。朱元璋的军队在平江城外筑起了营垒,将平江围得水泄不通,通时,每隔几日便会组织攻城,让城中守军疲于应对。城中的张士诚起初还抱有希望,盼望着其他割据势力能来救援,或者朱元璋的军队会因久攻不下而自行退兵。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城中的粮草开始逐渐减少,百姓们人心惶惶,守军的士气也日益低落。张士诚虽然心急如焚,却也只能不断地鼓舞士气,亲自登上城头督战。在围城的过程中,朱元璋的军队也没闲着,徐达、常遇春等人利用这段时间训练士兵,打造攻城器械,如投石车、云梯等,准备着最后的总攻。数月后,平江城中的情况越发糟糕,粮草几近耗尽,百姓们开始出现饥荒,甚至有士兵偷偷开城投降朱元璋的军队。张士诚看着城中的惨状,心中记是悲凉,他知道,大势已去,但他骨子里的那股倔强,让他依旧不愿屈服。终于,朱元璋觉得时机已到,下令发起总攻。一时间,投石车抛出的巨石如雨点般砸向平江的城墙,云梯也纷纷架起,士兵们喊着震天的口号,朝着城头冲去。城上的守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已经是强弩之末,难以抵挡朱元璋军队的猛烈攻势。常遇春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了城头,手中的兵器挥舞得虎虎生风,将城上的守军杀得节节败退。徐达也率领着大军从各个城门攻入城中,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张士诚见城已破,绝望之下,带着最后的亲卫,退到了城中的府邸,准备让最后的抵抗。朱元璋的军队很快便包围了府邸,徐达劝张士诚投降,可张士诚却宁死不屈,他望着府邸外的敌军,大声喊道:“我张士诚即便今日兵败,也绝不向朱元璋低头!”说罢,他手持宝剑,冲向了敌军,与朱元璋的士兵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张士诚寡不敌众,身负重伤,自知无力回天,他不愿被俘受辱,毅然决然地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已的一生。至此,平江被朱元璋攻克,张士诚的势力彻底覆灭,江南地区的大部分城池都已落入朱元璋之手。随后,朱元璋又马不停蹄地派遣将领,去平定江南其他一些小的割据势力。那些势力见张士诚都已兵败身亡,自知无力对抗朱元璋,纷纷开城投降。短短数月间,江南大地尽归朱元璋所有。他站在平江的城头,望着这片繁华却又历经战火洗礼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这片江南之地,不仅是天下最为富庶的区域,更是他迈向统一全国道路上的重要基石。如今,江南平定,他的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之风云录简介 >明之风云录目录 > 第6集平定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