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6章
一种结局

    第六章

    一种结局

    排风扇在狭小的卫生间里沉闷地转动着,连贯不停的呼呼声,像白噪音一样令人昏昏欲睡。水中女人闭着眼一动不动,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令人联想到拈花微笑的佛像。站立在浴缸边的人和蹲在地上的冷小兵,都面色肃穆,仿佛面对的不是一起命案,一场死亡,而是礼佛。冷小兵很想摸摸她的脸,白玉一样纯净的脸,但他只是蹲在那儿看着。

    “先不要胡思乱想,也许……”支队长高鹏有气无力地说道。

    “你意思是,先不要往并案的方向去想?”秦副局长皱了皱眉。

    “至少应该慎重点,等前期调查和尸检报告出来,开个案情分析会再下结论。”

    秦副局长既没有点头,也没有否认。做为一个从警快三十年的老刑警,他自然知道先入为主会影响人的判断。一切都要看证据,他总是跟手底下的探员反复强调,但这次,这句话却显得虚无缥缈。眼前的女人让他想起了白川案第三案受害人林海云,发生在1998年11月13日的那起谋杀案,让警方第一次注意到城市里出现了可怕的连环杀人犯,将1991年和1994年两起旧案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可怕的图景,白川案以系列案定性并展开调查的起点。1998年11月13日,警方开了一天一夜的会讨论是否应该并案,闭门会上局领导和刑警队的人发生了激烈的分歧,局里主张慎重,不要轻易并案,白川这个人口不足五十万的北方小城里隐藏着一个连环杀人犯,犯案时间长达八年,警方却疏忽大意无动于衷,这样的消息一旦传出去将是一场大地震。而刑警队的人却主张立刻并案,对社会公布案情,告知公众征集线索,纵使老百姓怒火中烧,迁怒于公安机关,纵使有人因此丢了乌纱帽,也不能隐瞒消息,再出命案,丢的可就不是脸,而是人心了。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座城。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白川案的第四案骤然发生,地点位于距离第三案不足五百米的平房区,时间是隔天,也就是11月14日的上午十点。警方赶到的时候现场已经聚集了上百人。正如刑警队所预料,白川市出现了连环杀人犯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恐慌情绪像病毒一样疯狂蔓延,百姓自发聚集在市委,市公安局,各派出所,刑警队门口抗议,差点引发群体性事件。省公安厅和市委共同牵头,火速组建了督办小组督办连环杀人案,市公安局局长和分管刑侦的副局长被停职查办,专案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案情及《悬赏公告》,才勉强平息了老百姓的怒火。但这一切,只是暂时阻止了火山的喷发,并没能阻止人心的衰微和城市的败落。连环杀人犯出现的二十六年间,白川市的人人口减少了二十万,工厂大批关停倒闭,一二号矿坑资源枯竭,雾霾却日益严重。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座城。秦副局长想起了这句话,那时候他还只是刑警队一个普通探员,坐在会议室的角落抄抄写写做做记录,但现在,他却是整个白川刑侦系统的总负责人,被架在火上炙烤的人,同时,还是一个两年后就要退休的老人。

    “冷队,你有什么看法,”秦副局长声音苍老而疲倦。

    “死者身份,死亡时间……”冷小兵机械地说道。

    “现场没有找到死者的证件和手机,房东在国外,我们正设法跟房东取得联系,尽快落实死者身份,至于死亡时间……”高鹏看了看法医老顾。

    “尸体浸泡在热水里,体内的血都顺着手腕流干了,尸温,尸僵,尸斑都不准确,只能根据尸体被浸泡的程度来推断,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十二到十四个小时之间,也就是昨天晚上十点到十二点,”老顾撇了撇下嘴唇,补充道:“更精确的时间,得回去做个模拟实验,比对一下才能确定。”

    “浸泡程度只能说明尸体被放到热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谁是凶手简介 >谁是凶手目录 > 第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