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辛桐看到俞斯扬回她特别好吃,他每次必点,她先打字回他,再回宋时琛:“试试不行吗?”
程寄洲喊来服务生加了一道杏仁豆腐。
宋时琛不断刷新,围观他们在评论区聊天,“我说呢,俞家那弟弟一说,你就愿意尝试了?我们都还得迁就你的口味。你俩关系是够好的啊,朋友圈都能聊出花。”
就这么一会会,评论区聊得特别长。从餐馆聊到杏仁豆腐,还说到巷子里一家什么奶茶店和咖啡馆。
“什么俞家那弟弟,人家叫俞斯扬。”
“好好好,俞斯扬。”
宋时琛又一刷新,看到程寄洲也点了个赞。两年来,这还是他第一回大大方方给辛桐点赞。
真够心酸的。
手机一震,他回到主界面,程寄洲让他把俞斯扬的微信名片推给他。
宋时琛昨晚是在酒吧加上的俞斯扬,在场不少人都加了,就程寄洲没有。他当时满脑子都是辛桐,没管什么俞斯扬。但因为没加好友,他就看不到两人在评论区的闲聊,更看不到俞斯扬的朋友圈。
服务生端来临时加菜的杏仁豆腐,餐桌上谁也不敢动。
等辛桐拍好,宋时琛吐槽:“你这不会要删了刚才的九宫格,重新发吧?”
“不会啊。”
“那怎么记录生活?”
辛桐一键大片完,发给俞斯扬,“你不懂。”
喜欢发朋友圈的一直都是俞斯扬,自从加好友,她几乎每天都能刷到一条。后来他们熟悉了,她好奇问他,是不是发给特别的人看的。因为她也干过这事,特意发给程寄洲看,尤其是他在纽约,他们隔了时差的那几年,她发的特别多。之后她不怎么发了,是因为他回国后,她可以时刻黏着他。
俞斯扬承认的确是发给记挂的人看的,但不是错过的她,她不在他的好友列表。
辛桐更不解。
俞斯扬给她解惑:“一是记录生活,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跟她分享。最重要的是我跟我哥在北京创业,同家里老人和爸妈见面越来越少,我多发圈,他们看到也能安心。”
这一点触动辛桐,外公外婆也远在苏州,她回忆,自己朋友圈虽然发的少,但每条他们都会点赞。因为见不着面,他们牵挂着她。
从那以后,她也开始用朋友圈记录生活,给心里惦记的亲人看。
宋时琛被说“不懂”,气得猛喝茶,“行,我不懂。”气的不是俞斯扬,是妹妹们忽然之间都长大了,作为哥哥的失落感。
辛桐没发现,还在评论区遨游,“那可不。”
程寄洲总算能看到完整的评论区,理解了宋时琛的“不懂”,这个“不懂”也包含他。
他不禁黯然。
辛桐评论区该回的都回了,放下手机专心吃菜。
宋夕拾跳出“懂不懂”的话题,转移到两人的演出,四人相谈甚欢。
一顿饭没有预想中的尴尬,吃得还算舒服。
“总觉得缺点什么。”宋夕拾吃得不算多,没他们胃口好,嘴巴还有点寂寞。
辛桐同感:“奶茶还是咖啡?”
两人眼神一对上,同时低头看手机。
辛桐想起:“俞斯扬说附近有家奶茶店还可以,哦,还有家咖啡馆。”她去翻评论区。
这无意识的一句又扎了程寄洲的心,他们有来有往的评论,他倒背如流。刚才他也看了俞斯扬的朋友圈,几乎每一条都有辛桐。显然,在评论区聊天是他们的常态。
宋夕拾不想喝咖啡:“还在倒时差,万一晚上睡不着。”
辛桐就去搜那家奶茶店:“没有外卖。”显示569米,不远。
两人再次眼神对视:“你去还是我